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基础制备胶原川芎嗪缓释剂,研究在百会、大椎穴位埋药线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微血管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剂-1(PAI-1)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7只,假手术组21只(1d、3d、5d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21只(1d、3d、5d组,每组各7只),穴位注射组21只(1d、3d、5d组,每组各7只),尾静脉注射组21只(1d、3d、5d组,每组各7只),穴位埋药线组21只(1d、3d、5d组,每组各7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备缺血再灌模型,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百会、大椎穴位埋药线。各组于各时相分别取6只大鼠以10%水合氯醛麻醉,进行心脏灌注,灌毕迅速取脑,取部分皮质组织置于固定液中固定并进行石蜡包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皮质区uPA、PAI-1含量的变化以及穴位埋药线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其余各组大鼠于各时相直接断头取新鲜脑组织的部分皮质,在电镜下观察缺血侧皮质区脑微血管的超微结构;采用HPIAS-2000计算机高清晰彩色图像分析仪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后缺血区脑组织中uPA表达增高、PAI-1表达降低,各治疗组均能下调uPA表达、上调PAI-1的表达,穴位注射、尾静脉注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穴位埋药线1d对uPA、PAI-1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优势作用表现在3d和5d,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穴位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用优于穴位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2.电镜下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可见正常大脑皮质微血管结构,管腔大小正常,内皮细胞光滑无肿胀,血管基底膜连续完整;模型组可见缺血区微血管及周围水肿,内皮细胞凋亡,管腔狭窄,血管淤堵,基底膜连续性破坏,厚薄不匀,可部分增厚,或溶解、断裂、缺损,毛细血管发生固缩改变;穴位注射、尾静脉注射及穴位埋药线组可见镜下表现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毛细血管周围水肿较模型组轻,基底膜基本恢复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已接近正常状态。以穴位埋药线组对脑微血管改善最为显著,优于穴位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后缺血区脑组织中uPA表达增高、PAI-1表达降低,脑微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严重破坏,导致脑微血管形态结构不完整,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穴位埋药线可以通过下调uPA表达、上调PAI-1的表达,减轻脑微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的损害进而保护脑微血管结构的完整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其作用优于穴位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