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体验与文革地下诗歌的精神走向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067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下诗歌的研究中,一是大部分研究者将之放到八十年代的诗歌史中研究,地下诗歌自身的精神特质并未得以彰显。其二,这些研究是对地下诗人进行个案研究和阐释的,也未呈现地下诗歌的基本面貌和总体精神特质。而“地上”这一特殊文化生态在研究中空缺,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对于地下诗歌的研究,我提出边缘体验,正是在于文革这一特殊时期思想上、文化上、生活上的特殊政策。也就是在文革时期,借助国家的力量,把一种文化和文学推到中心,把其他文学的理想和追求排斥在中心之外,以至于把原来正常的文学抒情直接排斥到了正常的表达和传播之外,乃至从地上打入到地下,使得这样一种“边缘”与“中心”的特征的表现是如此强烈。正是在这一文革“绝对中心”之下,以至于原本属于正常的抒情和表达,都不能按照正常来写作,也不能正常地发表,甚至不能正常地思想,并且还扭曲了原本正常的个人感受。于是,地下诗歌在边缘状态之下的形成了现代诗歌中最为独特的“边缘体验”,形成了地下诗歌“边缘体验”的独特景观。   由此,“边缘体验”也就成为了我们深入地下诗歌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在社会历史的总体复杂背景下,本文试图借助边缘这一概念,对文革地下诗歌总体精神进行尝试性的勘探和解读。   为具体详实起见,现把各章各节的内容逐一简述:   序地下诗歌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第一节在回顾前人对地下诗歌研究的基础上,展现地下诗歌研究中的“问题”。第二节,通过对文革时期“一个中心”特别是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上的“绝对中心”展示,对地下诗歌研究提出“边缘体验”这一概念。第三节,进一步对地下诗歌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从地下诗歌的多种命名概念出发,以展示从“边缘体验”深入地下诗歌研究的有效性及独特性。   第一章地下诗歌及其基本面貌:第一节展现地下诗歌材料的打捞情况,这是地下诗歌研究的厚实基础,也是我们深入地下诗歌精神走向的最坚实的底座。第二节对地下诗歌的整体构成的研究,呈现“地下诗歌”完整的轮廓,展示我们对之予以整体研究的可能性。第三节以“诗歌群落”来整体阐释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诗歌,呈现其作为边缘基本的生存状况与特质,并朗现我们所要综合研究的地下诗歌具体对象。   第二章“中心-边缘”与地下诗歌:第一节呈现地下诗歌的“中心体验”,回到地下诗歌总体精神所面对的特殊境遇和起点。第二节将地下诗人在“中心”之下,自身所存在的“边缘”精神质态昭示出来。这一感知和体验,最主要的表现是自我存在的“被动体验”。第三节,由于中心的力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顶峰,由此地下诗人其生命存在的边缘体验也有着极端的体现,这就形成了边缘体验之中的极度张扬的“血的体验”。   第三章地下诗歌主体的边缘身份:第一节,在地下诗歌中被“中心”所压抑和镇压的诗歌主体,绽放为特有的“兽形”形象,兽形成为边缘主体的特殊身份。第二节,我们具体分析地下诗歌中主体“兽形”身份的三种形态:“兽形”、“鸟形”、“虫形”。第三节,自我存在的兽形,体现了地下诗歌主体作为边缘人的焦虑。同时主体自身“野兽精神”,又超越了地下诗歌主体的“兽形”身份。   第四章人之思:地下诗歌的精神走向(之一):第一节,作为边缘的地下诗歌主体,对于这一兽形身份超越,在诗歌中实践为野兽精神。第二节,当作为野兽之形大于生命力张扬之时,即“中心”压过“边缘”,生命力退缩、固守为“根形”;当生命力张扬大于外在自我存在的野兽之形时,即“边缘”超越“中心”时,生命力张扬为“火形”。第三节总结,地下诗歌中边缘主体的兽形,蕴含着强劲的生命力,使地下诗歌主体从“兽”转变到了独立、个体、主动的人。由此,“人之思”,是地下诗歌的一种精神走向。   第五章射日精神:地下诗歌的精神走向(之二):第一节,展示“太阳”形象是作为“中心”权力的代表。第二节,分析地下诗歌“边缘”对抗“中心”的射日精神,即揭示“太阳”的本质,展示落日形象,追求边缘太阳形象。第三节,总结,地下诗歌中的射日精神,是一种对抗“中心”的反抗意识。这不是直接的、现实的对抗,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批判意识。这是地下诗歌的又一精神走向。   第六章空山之境:地下诗歌的精神走向(之三)。第一节,以王维“空山”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学“空山之境”,其内涵是人可超越自我,达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物我两忘”与“天人合一”之境。而作为“空山之境”的地下诗歌精神走向,则集中展示了地下诗歌中“边缘”生命和意义追求。第二节,分析地下诗歌中“空山之境”的权利意识追求,主要表现在“绝对中心”之下对于爱情的追求、儿童心态的展示、作为自然儿子的生命形态。第三节总结地下诗歌对于边缘生命的重视,不但延续着地下诗歌诗歌中对“人形”转变这一主题,而其进一步将其升华、凝固为人的权利。这是地下诗歌的另一精神走向。   结语地下诗歌精神的文化意蕴:当下“中心”与“边缘”的互动,是在于文革期间一批诗人在边缘上的痛苦跋涉。而边缘之下地下诗歌的精神,也有着更为宏大的文化意义,不但通过边缘的空山之境直接展示了个体生命、爱情、自由、梦想等等的权利,而且还通过野兽般的生命力以及与天抗争精神,深入和推进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启蒙主题。
其他文献
在河南,发展循环经济虽然刚刚破题,但水清了、山绿了、鸟多了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家口袋更鼓了又是群众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河南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却如所有变革一样不会一
二、技术性技术性是指人们处理或制造某种事物的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准。对于摄影的技术性而言,随着现代高科技数码照相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进步,如果不使用大画幅手动技
(接上期)rn2.1美学特征rn虽然存在着石材具有的效能作用更大于装饰功能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具有良好美学特征还是确定一个商业品种具有广泛使用性的最基本重要的因素.事实上,
本文以《汉字标准字典》为基础,以计算机字库GB13000.1-93基本集为整理和研究对象,采用文字学中关于字际关系的理论,依据《汉语大字典》、《异体字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学位
“光P还1X,还2Q”是一个由关联副词组配而成的表示追加关系的关联格式,在理论上,格式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句法语义关系,整体上表达追加意义。描写这个格式
机关特别是党政领导机关,承载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的职责,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我们认为,一
与传统表并列和选择关系的连词相比,“也好”具备独有的特点。在逻辑关系上,它既可以表示兼容性的选择关系,也可以表示互斥性的选择关系;在句法位置上,它通常位于每一个被连接
一、越冬前管理1、抓紧施用基肥。基肥施用好不好,对下年春季葡萄的发芽、花序形成、坐果等都有较大影响。基肥应以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为主,加施少量磷钾肥。同时还能增强树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