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城镇空间的不断扩张,导致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引发了农业生产、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区域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导致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样化,引导土地利用功能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性转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逐渐显现。如何客观的认识到土地空间多功能变化,把握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演变规律,准确定位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特征,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区域功能定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县域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初步建立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MOS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取舍,从而通过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因子载荷和路径系数,进而得到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测算四川省各县域2005、2010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值。然后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最后通过两维图论聚类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时间维度上,四川省土地利用社会、生产、生态功能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研究期内,社会功能的极差变化最为明显,表明县域间社会功能值的极化趋势明显;生产功能的标准差处于持续增长趋势,表明县域间生产功能的差距在逐渐扩大;生产功能的变异系数最大,表现为波动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变异系数最小,表现为平稳增长态势,表明县域间各项功能值均在发生变化,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差异愈发明显。(2)在空间维度上,四川省土地利用社会功能值高水平、中高水平区域在成都平原、川东北和川南地区集聚趋势较为明显,低水平区域县域数量明显减少;土地利用生产功能值的高水平、中高水平县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主要在成都平原周边集聚,但趋势有所下降,低水平区域变化较为稳定;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值以川西北为主要高水平集聚区,中高水平区域南移趋势明显,低水平区域范围不断缩小;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3)就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空间演变特征而言,多数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表现为上升或稳定的趋势,仅个别县域波动或下降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社会功能及土地利用多功能性重心均位于仁寿县境内,先向西南方向移动后向东北方向回撤;土地利用生产功能重心位于资阳市境内,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土地利用生态功能重心位于邛崃市、蒲江县境内,持续向东南方向移动;生产功能及生态功能重心在2005-2010年的移动速度要明显快于2010-2015年的移动速度。(4)以两维图论聚类法为依据,结合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结果及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将四川省划分为3种类型10个分区。社会功能区包含成都平原社会功能区、川东北社会功能区及川南社会功能区;生产功能区包含攀西生产功能区、盆地西缘生产功能区及盆地中部平原浅丘生产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包含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川西北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及大小凉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