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的网络暴力现象为研究对象,因为“人肉搜索(引擎)”是网络暴力中最主要、杀伤力最大的方式,所以全文以“人肉搜索”为主要线索,先对中国内地的35个“人肉搜索”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然后针对网络暴力的几个侧面:宏观社会历史条件下网络暴力的成因、网络实名制、“人肉搜索”式的网络事件营销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随着中国网民呈几何数量的增长以及中国网络社会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中国各界对网络这个新媒介的关注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其实,互联网的触角已经伸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民、政府和企业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利益的纠葛,所以说想真正地做到有效地规范互联网是异常艰难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网络暴力的特点、成因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商业手段来摸清现状,这样才能为将来的监管指明方向。所以说本文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据此目的,本文梳理了2001年发生的“微软陈自瑶事件”一直到今年3月底发生的贵州“中华女”暴打女记者等35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人肉搜索”事件,并将它们按照性质进行了分类,按照时间进行了排序,还对它们的网络首发信息形式进行了整理,接着针对一些关键要点,还运用了图表对所有案例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分析,最后总结出“人肉搜索”系列事件的一些特点。
在对网络暴力的总体概况和个案进行分析后,本文还从宏观社会历史的角度对网络暴力的成因进行了探讨,选取了其中几个角度:“网络广场”、儒家德治思想、洛克思想和民粹主义进行分析,跳脱出了现阶段大部分讨论拘泥于隐私和道德权限的范畴。
论文的最后一章挑选了“人肉搜索”式的网络事件营销进行分析。分别对“人肉搜索”式的网络事件营销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都进行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