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将有限的可利用资源分配至构建不同功能性状的资源优化配置形式被称为植物资源权衡策略。研究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资源权衡策略,对于探索资源环境变化条件下植物如何调整生态策略适应环境,植物不同器官之间资源权衡关系,不同功能型植物资源权衡策略间的区别与联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massoniana)、落叶阔叶树种翅荚木(Zenia insignis)、常绿阔叶树种刨花楠(Machilus pauhoi)为代表,通过盆栽受控试验,人工设置不同梯度氮添加、干旱胁迫处理,应用形态学观测、生理生化实验、植物解剖结构显微、稳定同位素等技术手段测定叶、茎、根及全株功能性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状况,并对其在氮-水复合干扰下的响应状况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添加对三种植物生长速率的显著影响只存在于0-4周,水分调控对生长速率的影响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出现一定的适应性。(2)由于叶片构型、输导水系统结构、根系吸收效率等生物学特性差异,不同功能型植物各器官性状对氮-水复合干扰的响应方式是不同的,但核心功能性状的相关性趋于一致。(3)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器官之间核心功能性状收敛于同一条排序轴,显示出器官之间资源权衡策略的高度趋同性。(4)经历干旱胁迫时,三种植物资源权衡策略均倾向于向“缓慢投资-收益”型转化,外源氮添加作用时,其资源权衡策略则倾向于向“快速投资-收益”型转化,资源不平衡配置状态,马尾松倾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速生长,刨花楠倾向降低资源获取以保证安全,翅荚木则不易受到影响。(5)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与植物根功能性状相互关联,但与地上部分性状则相关性不显著。(6)氮、水资源不仅能通过自身利用过程对生长产生直接效应,也能通过植物的碳同化过程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研究结果显示,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各器官及全株植物功能权衡策略显示出高度趋同性。在氮-水资源不平衡配置下,不同植物表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资源权衡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多种功能型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