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曹氏生平曹家达,字颖甫,一字尹甫,号鹏南,晚年别号拙巢老人,江阴周庄人。生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2月21日),卒于1937年12月7日。工文学,善词章,长于画梅,兼精岐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南菁书院学习。甲辰年(1904)诏罢科举,曹氏居家,潜心于中医。辛亥革命后,曹氏即业医维生。1919年冬,曹颖甫来到上海,被聘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伤寒教员,不久,又接替郑传笈为教务主任,负责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曹氏离沪,返回家乡,不久后,江阴沦陷,日军肆虐城中,一妇女被迫逃至曹家,曹氏闻声扶杖而出,痛斥日军暴行,被当场残害而死。2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中医学的发展到了清末民初,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局面。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再独自发展,必须要对西医、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有所响应。面对彼时同道一味地追求轻淡用药,因而延误病机,曹氏深表痛心。之所以坚持己见,戮力以行,就是希望藉由自己的作为能唤醒同道们对经方、对古方、对仲景方的重视。让中医学回归正轨,更不因西医、西方文明的传入,而逐渐式微。3南菁书院与曹氏治学态度虽然山长黄以周在研究经学之余,对《伤寒论》也做了一番考据,不过,目前并没有更多的史实资料可以证明黄以周对曹氏进行有过任何医学上的指导。尽管如此,可以确信的是,黄氏主张“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原则,却对曹氏有很大的影响。曹氏的治学态度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从注解经文到亲尝桂枝、附子,无一不以实证为依据,绝不因循前人所言,这就是最好的证明。4上海中医学校与曹氏性格曹颖甫旅居上海期间,虽未参与各个中医学校的创办,不过,却仍受聘执教于各校。但是,曹氏既然肯四处执教,为何不邀集学生或者同事,共同创办学校?这应当与曹氏的性格为人有深厚的关系。曹颖甫的性格较为保守、木讷。更深刻地说,曹氏除了埋首于“诗文医事”之外,对人际关系的经营,甚至是社会资源的运作,并不怎么上心,以致于在上海这个花花世界的大舞台,曹氏并未太多地出现在聚光灯下,成为引领风骚的焦点人物。5曹氏学术源流探讨曹氏在中医上的精进,主要还是依靠自学,而无明确的师承授受。曹氏主要继承了张隐庵、黄元御二家的部份学术观点。不过,对于其它医家的著作,也并不排斥,甚至可以说是广泛涉猎,书中论及的医家就有三十余人,援用或者引述观点的历代医着就有二十余种。6曹氏著作出版情况1931年,《伤寒发微》交由上海昌明医学社刊行。而《金匮发微》直到1936年,才交由上海医学书局出版。上海千顷堂书局于1956年4月,再版《曹注伤寒金匮发微合刊》。之后历经上海卫生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几次印刷。1984年,浙江科技出版社发行《近代中医珍本集》,其中,《伤寒分册》与《金匮分册》即分别收有曹氏的《伤寒发微》与《金匮发微》。其门人王慎轩记述的《曹颖甫先生医案》,该书于民国十四年(1925)由中国医学研究社出版。可惜,解放后该书未能重予印行。另外一本与曹氏关系更为密切的医学著作,则是其门人姜佐景编写的《经方实验录》。该书合医论、医话、医案为一,体例独特。该书于1937年夏,在上海刊行出版。1947年交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再版发行。1949年姜佐景迁居台湾,十年后,在香港医药书局的要求下,姜氏完成第三版校稿,刊行于世。时至今日,该书仍续有印行。7《伤寒发微》述评曹氏对《伤寒论》的探索,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心得与经验。其《曹注伤寒发微》一书,不可单纯视为《伤寒论》学理的又一注本,应理解为曹氏四十余年对仲景《伤寒论》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总结。曹氏注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仲景学说与临床密切结合,不管是订正原文,或阐注、发挥,均十分重视于此。8《金匮发微》述评《曹注金匮发微》是曹氏对仲景《金匮要略》进行注释、发挥的个人著作。但此书却不宜视作是一般的学理论述,书内有若干值得深入探索之处。再者,书中附录的大量个人治验,这主要是说明曹氏重视“考验实用”。而这些治验为曹氏的个人生平史料研究,开启了一扇研究之门。9曹氏经方运用摘要曹氏以“经方家”名,而不以“伤寒家”名,其经方见解所体现的医学成就堪称卓著。9.1桂枝汤类芍药苦平,能通泄营分郁滞,而非酸甘敛阴之品。桂枝汤作用在于扶助脾阳,通泄营郁,肌腠作汗,风邪得解。小建中汤乃是桂枝汤加饴糖,而饴糖为君药,目的在于补脾。9.2麻黄汤类对于麻黄汤的论述,以发汗去邪为要。至于相关治验,《经方实验录》与《曹颖甫先生医案》中均有记载。9.3葛根汤类曹氏提出,葛根汤用于太阳寒水内陷经输,其主药葛根功兼升提。反驳了张洁古以葛根为阳明仙药之说。9.4柴胡汤类曹氏认为,小柴胡汤为太阳标阳下陷方治,当是汗剂,而非和解剂。9.5栀子豉汤类曹氏强调,第一、栀豉汤仅适用于病后余邪;第二、栀豉汤发表力量不若麻、桂之剂强峻;第三、栀豉汤乃清里发表之品,并非吐剂。9.6承气汤类关于曹氏运用大承气汤治验的记载,散见各书多个章节,洋洋洒洒,总共二十余个病案,在在表明曹氏运用大承气汤,有其独到的经验体会。9.7泻心汤类曹氏认为,伤寒误下成痞,泻心汤即治疗痞证的对应方剂。而大黄黄连泻心汤与附子泻心汤的区别,就在有无真阳外脱。9.8白虎汤类曹氏运用白虎汤,堪称是得心应手,结合承气汤的攻下,彻底清除阳明燥热。9.9五苓散类曹氏认为文蛤散有清热利水之功,惟药力不够,服之不差者,当改以五苓散。9.10四逆汤类四逆汤有回阳救逆之功,对于方中附子的用法,曹氏特别指出,当以生者为佳。9.11理中汤类曹氏治验中,运用理中汤的案例多于四逆汤,而运用附子理中汤,又多于理中汤。而四逆回阳,而附子理中略逊一筹,主要是“壮阳”;理中之力尤弱,不过“健脾”而已。10结语终其一生,曹氏始终秉持着“考验实证”的原则,贯彻经方,其学术成就固然为后世推崇,其人格毅力更为人景仰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