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纸是中国最早的新闻传播媒介。中国的知识分子为抵御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通过报刊传播新知识、新思想,以达到救国图存的目的。由于文人办报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报刊与西方报纸的最大不同即表现为浓厚的文学性质。随着现代报纸的不断发展、完善,新闻、评论、副刊、广告成为报纸的四大要素,副刊对报纸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副刊由最初的“报屁股”发展为新文化革命的阵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的繁荣和对中国革命时期思想的启迪,都显示出其巨大的影响力。从“五四”时期的“三大副刊”到三十年代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副刊在中国现代革命的过程中始终起着推动作用。 《申报》由英国人美查创办于1872年。1911年8月,王钝根首创《申报》副刊《自由谈》,与当时大多数副刊一样,登载一些文艺性或是消遣性的文章,其目的是“为了兼顾严肃活泼的办报方针,使报纸变得活泼有趣一些”,也确实“为这家老牌报纸赢得不少新读者”。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申报》和《自由谈》的历史和几个发展阶段。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自由谈》早期的特点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特别是1931年《申报》进行的重大改革,《自由谈》由黎烈文接手,在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的支持下,发表了许多文笔犀利、直指社会黑暗现实的杂文,同时多次发动关于文学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在全社会影响甚深。改革后的《自由谈》一改鸳鸯蝴蝶派的形象,为进步作家和爱国人士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言论阵地,也培养了不少热爱文学的青年,对中国革命和社会思想变革起了无法忽视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自由谈》受到当局的重压。第三章着重介绍《自由谈》改革的几位主要人物:陶行知、黎烈文、鲁迅和茅盾,分析《自由谈》改革成功的原因。1938年10月10日,《自由谈》随《申报》一同复刊,却先后被日寇和国民党政府所控制,发表了不少反动文章,在舆论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第四章对后期《自由谈》的风格特点做了分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