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特殊,气候条件恶劣,高原鳅作为青藏高原鱼类优势类群之一,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有关其消化系统方面研究更少。而消化系统是鱼类对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生存和生长的基础。本文运用常规解剖、光镜、电镜等技术对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细尾高原鳅(T.stenura)和异尾高原鳅(T.stewarti)的消化道形态与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鱼类消化系统结构差异性与食物组成的一致性,旨在为高原鳅属鱼类增养殖及种质资源保护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实验结果如下:1.消化道形态学结构三种高原鳅的消化道均由口咽腔、食道、胃、肠组成。口下位,胃为“U”型,无幽门盲囊,肠道较短,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东方高原鳅口裂较小,口咽腔较长;肠道较短,盘曲2次,比肠长为0.64±0.08。细尾高原鳅肠盘旋4次,比肠长数值最大,为0.70±0.06,与异尾高原鳅有显著差异。异尾高原鳅胃长与消化道长比值最大,肠盘旋2次,比肠长最短,为0.51±0.07。2.消化道组织学结构消化道基本组织学结构一致,由内向外分为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东方高原鳅、细尾高原鳅和异尾高原鳅食道内表面分布有许多宽大的粘膜褶,粘膜上皮为多层扁平上皮,排列不规则。三种鱼固有膜与粘膜下层之间分界均不明显。实验观察,东方高原鳅食道的粘膜下层有许多纵行的平滑肌纤维束。肌层仅一层环肌,为横纹肌。浆膜层均较薄,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易脱落。胃上皮为典型的单层柱状上皮,且粘膜层无杯状细胞。仅贲门和胃体部有发达的单管状腺体,胃腺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原颗粒,幽门部无任何腺体。异尾高原鳅胃粘膜层相对高度大于东方高原鳅和细尾高原鳅,肌肉层相对厚度也比其他2种鱼厚。前肠均分布有许多长条形粘膜褶,杯状细胞丰富,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可见乳糜管,毛细血管等。肌层内环外纵,浆膜层薄。前肠粘膜层为异尾高原鳅相对高度最大,肌肉层为东方高原鳅相对最厚。中肠基本组织结构同前肠,纹状缘变薄。中肠与后肠粘膜层相对厚度由大到小为异尾高原鳅>细尾高原鳅>东方高原鳅。肛门粘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肌层由一层厚厚的环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