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针对院外心搏骤停发生率逐年升高但公众对心肺复苏认知度仍较低下的这一矛盾,借鉴目前国外开展较为普遍的电话指导心肺复苏(T-CPR)和手机应用指导心肺复苏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电话指导流程和智能手机应用。并开展验证实验,比较公众在无指导、电话指导以及手机应用指导的情况下,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验证后两者在普通公众实施院前心肺复苏中的指导作用。研究为我国尚未正式开展的T-CPR方案的设计以及手机应用指导心肺复苏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共分两部分,分别如下。1.T-CPR软件和心肺复苏手机指导应用的设计和制作在查询相关文献并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设计了仅作胸外按压(Hands-Only CPR)的T-CPR指导流程。流程注重对心搏骤停(SCA)患者的准确识别、心肺复苏动作的正确指导,以及高质量CPR关键点的反复强调。将其制作成Microsoft PowerPoint2010文件,以用于此后的验证实验。同时以相同的原则,设计并制作了适用于安卓手机的心肺复苏指导应用。2.心肺复苏在无指导、电话指导和手机应用指导情况下的验证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志愿者分为无指导组、电话指导组和App指导组。其中无指导组仅通过音频要求目击者识别SCA,并要求实施CPR,但不提供方法指导;电话指导组在无指导组的基础上通过音频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App指导组则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方式提供方法指导。开展三种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效果对比实验,收集抢救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动作正确率和胸外按压关键参数,采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判断电话指导和手机应用指导在院外实施Hands-Only CPR中的作用,最终提出适合我国院外心肺复苏现状的建议。【结果】1.软件设计和制作(1)制作了应用于电脑端Microsoft PowerPoint2010的T-CPR软件,可通过音频为目击者提供抢救步骤和胸外按压动作的指导。(2)制作了应用于安卓手机端的心肺复苏指导应用,可通过文字、视频和音频为目击者提供抢救步骤和胸外按压动作的指导。2.验证实验(1)本实验共完成91例,其中对照组30例,电话指导组34例,App指导组27例。另有2例因设备故障,1例因志愿者不配合未能完成实验。(2)对时间节点的分析主要发现:目击者在识别SCA所需时间上,电话指导组与App指导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从识别SCA至首次胸外按压所需时间上,对照组与电话指导组或App指导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电话指导组与App指导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动作正确率的分析主要发现:在识别SCA方法的正确率上,电话指导组与App指导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4)对胸外按压关键参数的分析主要发现:在按压中断时间(平均无血流时间)、按压平均速率、按压平均深度方面,电话指导组和App指导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除按压平均深度方面对照组与电话指导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按压位置准确率和胸廓充分回弹率方面,三组之间则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1.开展院前心肺复苏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力度不足,公众对心肺复苏存在误区和偏差,公众实施心肺复苏能力欠缺的情况下,通过电话或智能手机应用给予指导,可提高SCA的识别率;同时可改进目击者实施胸外按压的动作,提高胸外按压过程中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等关键指标,进而提升心肺复苏的效果,改善院外心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2.推广心肺复苏手机指导应用十分必要电话指导和手机应用指导均能提高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表现。手机应用指导在识别SCA后的首次按压时间和按压动作的某些环节上更优于电话指导。通过在智能手机中安装指导应用,可为有意愿实施胸外按压的目击者提供指导,避免因缺乏法律支持而导致的公众愿意实施心肺复苏却缺乏官方指导的尴尬,从而提高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实施率。因此,目前在我国尚未出台法规政策支持和规范T-CPR之前,有必要在公众中推广心肺复苏手机指导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