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柴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从动植物油脂转化而来。动植物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油脂产量不稳定,且生长周期漫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经济成本较高。而微生物油脂含量高、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并且不受季节、气候及场地等的影响,可连续生产,故逐渐取代植物油脂成为生物柴油的新来源。产油微生物中酵母菌油脂脂肪酸组成与植物相似,且含量高,常被看做未来生物柴油的重要来源。本文旨在对分离到的野生酵母菌株进行诱变并寻求较优发酵条件,以期获得更高产的产油菌株,从而提高产油酵母的应用效率。本实验从菜园土壤中分离到产油酵母CY24,经鉴定为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以CY24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和DES和复合诱变,将Cerulenin平板筛选法与磷酸香草醛反应相结合,实现突变株的快速筛选。此法筛选到一株高产油脂酵母CY24-24。进一步优化黏红酵母CY24-24发酵产脂培养基的组成和培养条件。通过对各种培养条件做单因素实验,确定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40mL/250mL,接种量为10%,起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的优化是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做Box-Behnken实验,确定各显著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最终确定发酵培养基组成为:80.8g葡萄糖、1.24g酵母膏、1.45g(NH4)2SO4、2.01gKNO3,0.02gFeSO4、0.8g MgSO47H2O、0.002gMnSO4、2gKH2PO4,1000mL水,pH7.0,在此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发酵产油,油脂产量为7.79±0.12g/L。进而对酸热-有机溶剂提取法做了优化。在单因素基础之上,通过Plackett-Burmen实验筛选出对油脂得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盐酸浓度、盐酸体积、酸处理时间和氯仿体积。再用Box-Behnken实验优化这四个因素的水平。最终确定提取工艺为:盐酸浓度:4.14mol/L;盐酸体积:11.64mL;酸处理时间:32.90min;氯仿用量:24.40mL。按较优工艺提取,实际油脂质量分数为57.45±0.57%。优化后的总油脂产量达10.66±0.23g/L,比优化前提高了57.93%。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得到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生的油脂主要由油酸(C18:1)、软脂酸(C16:0)、亚油酸(C18:2)、硬脂酸(C18:0)和棕榈油酸(C16:1)组成,其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近似,因此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