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对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及CT征象与住院时间关系探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bblef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发生率为19%-35%,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较高,并且穿孔的发生会影响外科是否选择对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16层螺旋CT非增强扫描CT征象及临床信息对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探讨各CT征象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方法:以自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均行16层螺旋CT非增强阑尾扫描并于24小时内行阑尾切除手术。根据手术记录及病理结果,按是否存在穿孔分为2组:非穿孔性阑尾炎组(66例)和穿孔性阑尾炎组(16例)。 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并选择性别、年龄、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腹痛时间共5个指标用于统计学分析。扫描参数为:探测器宽度0.75mm,螺距0.8,管电压120Kv,有效管电流160mAs,旋转时间0.5s。受试者屏气扫描,扫描时间约12-18s。将原始数据应用中等kemel、512×512矩阵、1mm层厚、0.7mm间隔进行图像重建。后处理时将1mm重建图像导入图像工作站的3D后处理软件,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三种标准层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评估下列1 2个CT征象对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1)阑尾显示率;(2)阑尾位置;(3)阑尾直径;(4)阑尾腔内粪石;(5)阑尾腔外粪石;(6)阑尾腔内气体;(7)阑尾腔外气体;(8)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9)阑尾周围炎;(10)阑尾周围脓肿;(11)小肠淤张;(12)盲肠壁增厚。利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并用SAS(statisticalanalysis)8.0统计软件,根据不同指标所满足的条件分别采用X2检验、校正的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如P<0.05则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则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 1临床指标的统计分析:穿孔组年龄为.39.8±21.5岁,其中男性9例,腹痛时间为3±2.2天,最高体温39.5±1.4℃,白细胞计数为14.17±4.94×109/L。非穿孔组年龄为39.3±17.3岁,其中男性34例,腹痛时间为1.7±1.6天,最高体温为37.8±0.9℃,白细胞计数为13.35±3.63×109/L。经秩和检验,年龄和白细胞计数P>0.05,无显著性差异;腹痛时间和最高体温P<0.05,有显著差异。 2.CT征象的统计分析:阑尾总显示率为96.3%,其中穿孔组显示率为93.8%,非穿孔组显示率为97.0%;回肠后位,回肠前位,盲肠后位,盆位和盲肠下位共5种体位中,穿孔组病例的构成比分别为60%,13.3%,26.7%,0%,0%,非穿孔组为46.8%,18.5%,16.0%,15.2%,2.5%;穿孔组阑尾直径为16.2±3.9mm,非穿孔组为13.1±4.1mm;穿孔组60%显示腔内粪石,非穿孔组为50%;穿孔组13.3%显示阑尾腔外粪石,非穿孔组均未发现腔外粪石;穿孔组60%发现阑尾腔内气体,非穿孔组为14.1%;穿孔组46.7%发现阑尾腔外气体,非穿孔组均未发现腔外气体;穿孔组18.8%显示阑尾周围脓肿,非穿孔组为1.5%;穿孔组出现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的占62.5%,非穿孔组占48.5%;穿孔组中可见盲肠壁增厚的为56.3%,非穿孔组为19.7%;穿孔组中43.8%的病例显示小肠淤张,非穿孔组为13.6%;穿孔组16例中,3例阑尾周围炎表现为中度,13例表现为重度,未发现无或轻度阑尾周围炎表现,而非穿孔组66例中阑尾周围炎程度明显较轻微,重度者仅见7例,中度者18例,31例为轻度表现,10例无阑尾周围炎表现。经统计分析发现有8个CT征象在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阑尾直径、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内气体、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周围炎、小肠淤张、盲肠壁增厚、阑尾周围脓肿;而阑尾显示率、阑尾位置、阑尾腔内粪石、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4项CT征象无显著性差异。 在有显著性差异的CT征象中,中、重度阑尾周围炎的灵敏度最高(100%),阑尾腔外粪石的灵敏度最低(13.3%);阑尾腔外粪石及腔外气体的特异度最高(100%),中、重度阑尾周围炎的特异度最低(62.1%);阑尾腔外气体准确性最高(89.9%),中、重度阑尾周围炎准确性最低(69.5%);阑尾腔外气体和腔外粪石的阳性预测值最高(100%),中、重度阑尾周围炎阳性预测值最低(39%);中、重度阑尾周围炎的阴性预测值最高(100%),阑尾腔外粪石阴性预测值最低(83.1%)。 单一征象诊断穿孔性阑尾炎的敏感性普遍不高,临床应用价值不大,为此评估多个CT征象联合诊断阑尾穿孔的效果。结果表明多个CT征象的联合应用有助于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如选取阑尾腔外气体、阑尾腔外粪石及阑尾周围脓肿三个征象为一组,以任何一个征象阳性作为诊断阑尾炎穿孔的依据,则总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98.5%,准确性为89%;如再增加中、重度阑尾周围炎,以4个征象为一组,则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2.1%,准确性为69.5%;如以阑尾腔外气体、阑尾腔外粪石、阑尾周围脓肿及阑尾腔内气体4个征象为一组,则总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3.3%,准确性为81.7%。 3.CT征象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穿孔组住院时间为13.9±8.5天,而非穿孔组为9.2±5.7天,经秩和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对所有病例的CT征象与住院时间的关系进行秩和检验,统计分析表明,阑尾腔外气体、阑尾腔外粪石、阑尾周围炎、盲肠壁增厚、小肠淤张、阑尾周围脓肿共6项CT表现与住院时间明显相关,上述征象的出现意味着住院时间的增加;阑尾腔内气体、腔内粪石和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与住院时间无明显关系。 结论: 1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难以鉴别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 2.16层螺旋CT检查在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发现有8个CT征象在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阑尾腔外气体和腔外粪石的特异度最高(100%),其存在即可诊断为阑尾穿孔,阑尾周围脓肿稍次之(98.5%)。但是单一CT征象诊断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大,多个CT征象的联合应用有助于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 3.以往研究鲜有报道阑尾腔内气体这一CT征象,经本研究发现其在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鉴别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望作为判断指标之一。 4 穿孔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住院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穿孔性阑尾炎住院时间较长。分析CT征象与住院时间的关系发现,共有6项CT征象与住院时间密切相关,上述征象的出现意味着住院时间的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DM的主要致死原因。目前,我国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DN可能会成为导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