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选举是指村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指导下,通过投票选出村干部的活动。选举作为我国一项旨在改变农村治理方式的制度变迁,不但改变了传统村干部任命的方式,为村中那些文化水平高、致富能力强的村民当上村干部提供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民主参与的技巧,为我国更高层次的选举打下基础。然而,现实中的选举却并不是十分完美。选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乡镇领导非法干预选举,宗族、派性力量介入选举,农民对选举的冷漠参与等影响了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违背了我国实行村民选举的初衷,阻碍了中国民主的前进。虽然许多学者已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但他们多从法律和政治学角度出发,局限于对现状表面的归纳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或对或错的价值判断,无法深入村民选举问题的内部,剖析其内在深层次的原因,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公共选择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深入村民选举问题的内部,分析村民选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能使促进村民选举有序运作的建设性策略。本文分为绪论和三个主体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及一些相关研究的介绍。三个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分别对村民选举的主行为主体--村民、村干部候选人、乡镇领导进行分析。根据我国目前村民选举的特点,探讨了他们参加村民选举的动机,可以采取的几种策略及各种策略下他们获得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第三章讨论村民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上级对村民选举的重视程度等因素对行为主体--村民、村干部、候选人的影响及他们一方的策略又如何相互影响其他两方的策略,从而导致怎样的村民选举结果。在第四章,基于前面两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村民选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促进村民选举有序运作的建设性策略,并对村民选举的未来给予大胆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