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目的:探讨兔颈内动脉系统的结构和变异的类型,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兔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 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20只制作脑血管模型;20只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0.6号渔线经颈内动脉插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观察血压、颅内压、脑温、中心静脉压和股动脉压,48h后MRI扫描,过量麻醉处死,取脑进行TTC染色。 结果:新西兰白兔颈内动脉有2种变异,一是颈总动脉近心端发出第一分支为颈内动脉,向头部移行4.2~4.8cm后到达大脑中动脉起始部(85%),二是颈内动脉在入颅前先分出供应耳后部的血管分支,其主干入颅后形成大脑中动脉起始部(15%)。线栓大脑中动脉后,兔的血压、颅内压逐渐升高,48h后MRI扫描和TTC染色均可见梗死灶,其大小、部位基本一致。 结论: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操作简单,创伤小,制作的模型稳定,成功率高。 第二部分 目的:探讨低温液体(4℃)经外周静脉灌注对家兔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方法:30只家兔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Ⅰ组)、体表冰袋降温组(Ⅱ组)和低温液体(4℃)外周静脉灌注组(Ⅲ组)。将脑温降至(34.5±0.5)℃,并维持24 h。检测脑温(TC)、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 结果:两低温组脑温降至35℃用时分别为(48.0±7.1)min(Ⅱ组)和(52.3±8.9)min(Ⅲ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亚低温前ICP为12.8±2.9mmHg,亚低温12h后降至10.1±1.8mmHg,24h后降至9.2±1.5mmHg;亚低温前CPP为74.7±6.0mmHg,2h后升至75.0±5.6mmHg、12h后升至75.9±3.2mmHg,24h后升至76.0±5.1mmHg。Ⅲ组亚低温前ICP为12.5±2.2mmHg,亚低温12h后降至11.0±2.2mmHg,24h后降至10.5±2.0mmHg;亚低温前CPP为75.9±6.2mmHg,2h后升至86.3±7.3mmHg、12h后升至81.9±3.9mmHg,24h后升至80.9±5.1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