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慢阻肺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预测价值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评估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是否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Glucocorticoids,ICS)治疗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数值在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ICS治疗反应性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共选取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首诊入院的AECOPD需住院的患者82人,根据入院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值,由低到高将患者分为0~99/uL(低组)、100~299/uL(中组)及≥300/uL及以上(高组)三组。在急性加重住院期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令舒)2mg每日3次,评估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CAT评分、mMRC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在稳定期患者均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320/9.0ug 1次1吸1天2次(信必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稳定期肺功能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1秒用力呼出气体容积)变化情况、急性加重再就诊/入院次数、死亡率的差异。在患者出院后的第3、6、9及12个月时,观察各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探讨其波动性及与ICS疗效的相关性。资料统计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计量资料附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Fisher’ 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不附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条件的,在正态性不满足的条件下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满足方差齐性的情况时使用Welch’s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82例患者,低组27例、中组26例、高组29例,该三组之间基线特征(年龄、性别、合并症、吸烟史、入院时CAT评分、mMRC分级、FEV1)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住院期间,三组间出院时治疗前后CAT差值(△CAT)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发现:高、中组与低组相比均有差异;三组间出院时治疗前后mMRC差值(△mMRC)有统计学差异,主要体现在高组与低组之间。在1年的随访期间内,三组间FEV1变化的绝对值(△FEV1)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内两两比较:高组与中组、高组与低组、中组与低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再就诊/入院次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内两两比较:高组与中组、高组与低组、中组与低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值存在波动现象,三组内两两比较发现高组变化幅度大于中组及低组,中组变化幅度大于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论是在急性加重期还是在稳定期都可能是指导ICS使用的有用的生物标志物。急性加重期间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值越高,其CAT及mMRC评分改善程度越大。在稳定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值在持续使用ICS期间,虽然存在波动性,但入组时高嗜酸性粒细胞组在FEV1下降及急性加重再就诊/入院率方面均能获益。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某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血压、血糖、血脂、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等对HUA患病情况的影响。方法:截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芜湖市某社区体检的老年人数据,主要体检人群为≥60岁并居住于芜湖市≥1年者。排除资料不完整者,共纳入1773例,包括HUA组430例,非HUA组13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B2R、以及P53的表达水平;以及缓激肽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和对P53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1.弋矶山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阴性的病人中,选择有2型糖尿病患者20例,无糖尿病患者20例,用冠脉造影阴性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桡动脉抽取动脉血2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全血标本中分离出单核细胞,使用FITC标
目的:利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成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探讨不同性别体检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减低的风险因素,分析BMD与腹部脂肪分布、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体检中心的1738名健康体检人群,用QCT测量第一腰椎、第二腰椎椎体BMD和腹部脂肪分布。按性别将所有人群分为男、女两组,分析不同性别人群BMD
目的: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心肌损伤,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心肌梗死。一旦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也相应增加。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合并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帮助临床医生及早识别老年人群GIB合并心肌损伤的高危患者,进而能够使医师及时对此类病人进行相应处理,从而改善老年G
2019年4月14日,国家一级演员、海南省琼剧院优秀花旦林川媚代表剧院在广西南宁人民会堂献上原创历史传奇琼剧《冼夫人》,与其他16位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家竞逐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林川媚主攻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是国家级非遗琼剧代表性传承人王英蓉的亲传弟子,受教于戏曲声乐家何敏娟、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知名武旦闫巍。她文武兼擅,扮相端庄,唱腔圆润,表演细腻,先后在《下南洋》《王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SAP)严重程度的相
目的:1.收集本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出血(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本地区ANVUGIB的临床特点。2.收集入院后明确诊断为ANVUGIB并经消化道内镜止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止血成功后72h内再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完善统计学分析,识别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在加深临床医生对本地区ANVUGIB认识的同时,提高诊治水平,对再出血高危患者做出准确的识别和及时的救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根据罗马IV标准诊断及分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在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初步探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各亚型与对照组组间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医师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IBS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按罗马Ⅳ标准诊断明确的IBS患者300例作为IBS组,并依据罗马Ⅳ标准将IBS组分为四小组
目的:探索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红细胞容积(HCT)在预判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9-2020.9急诊科收入的AP患者203例,根据亚特兰大修订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80例)、中(76例)、重(47例)3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后24小时内测得的HCT、RDW、C-反应蛋白(CRP)、血钙、血糖和BISAP
目的: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近几年甲状腺确诊过程中以超声引导为前提的细针穿刺活检患者相关的病例进行查阅和分析,并将结果与B超及手术病理结果实施比较,判断在甲状腺结节临床诊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效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局限性。方法:选取研究对象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行B超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病例90例并且全部为我院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