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我国Ⅰ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历史上,亚洲象曾分布在中国境内从北到南的广大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亚洲象在中国境内的分布区北界也不断南移。目前,亚洲象仅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三个地区。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1、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村寨访谈资料,绘制出1975年、1990年和2005年的亚洲象历史分布区图层;2、实地采集植被样点,对1975年、1990年和2005年研究区域内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得到植被覆盖类型分类图层;3、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分析土地覆盖变化如何对于亚洲象的分布区变化产生影响;4、依据得出的土地覆盖变化情况,讨论人类活动对其有何影响。结果如下; 从亚洲象历史分布区图层和不同地区分布区面积的统计可以发现,中国境内不同地区的亚洲象分布区从1975年到2005年间共呈现5种变化趋势,分别为;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从无到有再消失,从有到无再出现和逐步收缩。 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从1975年到1990年间,橡胶、茶地、水体和城镇的面积在增加,其中增加量最大的橡胶共增加6,483.47㎞2。森林和农田的面积在减少,其中减少量最大的农田共减少6,988.68km2。主要的转换方向为,从森林和农田向橡胶转换,两者的比例分别占到新增加橡胶面积的44.78%和44.31%。而从1990年到2005年间,只有橡胶的面积在增加,其他5项的面积都在减少。这一时期,橡胶的面积共增加了3,009.17km2,其增加主要来自于森林和茶地的转换,两者的比例分别占到新增加橡胶面积的50.13%和30.96%。而森林面积的减少部分则主要转换为橡胶和茶地。茶地面积的减少部分主要转换为橡胶。可以知道,以1990年为界,橡胶的新增方式从之前来自森林和农田的转换,变为之后来自森林和茶地的转换。 分析亚洲象各个分布区在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类型比例可知,从1975年到1990年间,亚洲象选择在某一区域出现或者消失的森林比例的临界值为80.45%,变化范围从79.44%到81.46%。而从2005年开始,亚洲象选择其分布区时对于森林比例的要求从80.45%降低到75.68%。但是,当其原有分布区中的森林比例高于临界值时,其他因素的影响会使得亚洲象从某一区域过早的消失。并且发现,每到下一时期,不论其原有分布区中的森林比例是降低还是升高,亚洲象都会选择在下一时期中森林比例更高的区域做为其分布区。而2005年时,尚勇分布区的亚洲象没有选择森林比例更高的区域作为其分布区,则主要是受到了盗猎的威胁。 最后,通过橡胶在勐腊县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橡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并且成为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情形下,要继续保护亚洲象并使之能够在中国境内存活,如果排除盗猎,道路建设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单纯考虑植被覆盖因素,则必须保证局部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5.68%这一临界值之上,才能维持现有亚洲象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