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山羊(Capra ibex),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山羊属(Capra)。北山羊分布于中亚高山地区,国内见于新疆、西藏西北部、青海、甘肃北部及内蒙古西部等地。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将其列为低危种(LC)。于2014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境内北部的北山羊分布区(41°43′~41°56′N,105°57′~106°14′E)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采用样线、样点和红外相机监测法,调查北山羊种群数量、性别、成幼等;记录密度、水源和卧息点信息。通过对北山羊生存现状及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探讨影响该地区北山羊羊种群生存现状及生存环境的因素,分析影响该种群的威胁因素及保护对策。对内蒙古地区北山羊戈壁亚种的研究做出补充。调查结果如下:(1)根据研究地北山羊的活动痕迹、地形地貌、食物资源、水源及卧息点布设红外相机阵(SG-880V)48处,共计128台。野外调查样线总长度为214km,调查面积为198km2,占北山羊分布区面积的69%;北山羊种群数量约183±8只,密度为0.61只/km2,成体雌雄比为1:1.4,幼体和亚成体占种群总数的29%。通过128台红外相机共计364天的拍摄,获得照片总数13286张,北山羊照片数4673张,家畜照片数6419张,其他野生动物照片数2194张;北山羊照片占拍摄总数为35.2%,家畜占48.3%,野生动物占16.5%。(2)冷季时,北山羊偏好选择中坡位,避免选择下坡位;偏好选择阳坡,避免选择阴坡;偏好选择海拔处于1000~1100m的高度;北山羊避免选择海拔在1100~1200m的范围;冷季时北山羊对不同程度的隐蔽度没有偏好于避免倾向,均为随机选择。当距离居民点处于2000~3000m时,北山羊偏好选择该距离;北山羊距离居民点小于1000m时,避免选择该距离;当距离居民点1000~2000m或大于3000m时,北山羊随机利用该区域。水源点距离在小于1000~1500m时,北山羊偏好选择;当水源点距离1500~2000m、小于1000m时,随机选择该区域。当距离盐点为小于1000、大于2000m时,避免选择该位置。当距离盐点处于2000~3000m时,随机选择该区域;当距离盐点1000~2000m时,避免选择此位置。暖季时,北山羊偏好中坡位,下坡位是避免选择。海拔在1100~1200m时,该范围北山羊避免选择;当海拔大于1200时,北山羊随机利用。北山羊偏好选择隐蔽度处于30~50%的位置;当隐蔽度处于50~70%时,北山羊避免选择该位置;当隐蔽度小于30%、大于70%时,随机利用该位置。北山羊距离居民点小于1000m时,偏好利用该位置;当大于3000m时,避免选择该距离;当处于2000~3000m时,北山羊随机利用该距离。水源点距离大于1500m时,北山羊偏好选择;当水源点距离处于小于1500m时,避免选择该区域。当距离盐点大于2000m时,偏向选择该区域,;当距离盐点小于1000m时,避免选择此区域;当距离盐点为1000~2000m时,随机利用该位置。(3)冷季中7个主要特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8.121%、15.224%、13.572%、3.921%、1.221%、0.810%、0.136%。海拔、隐避度、与居民点距离、与盐点距离与水源点距离属于第一主成份因子,说明这些因子对北山羊栖息地选择产生作用大。坡位和坡向信息载荷量较大,构成了第二组成份因子。暖季中7个主要特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7.462%、14.386%、13.621%、3.453%、0.499%、0.435%、0.144%。海拔、与居民点距离、隐避度、与水源点距离、与盐点距离属于第一组成份因子,说明这些因子对北山羊栖息地选择产生作用大。坡位和坡向信息载荷量较大,构成了第二组成份因子。近年来,由于放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等原因,对北山羊的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偷猎时有发生,北山羊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到目前为止,至今没有内蒙古北山羊分布研究的相关记录。通过对北山羊种群现状的调查,有助于对内蒙古地区北山羊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