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遏制共产主义。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为防止苏联凭借地理优势占据整个朝鲜半岛,积极寻求与苏联合作,希望对朝鲜半岛进行国际托管。国际托管计划失败后,美国建立南方政府并扶植反共的李承晚(Syngman Rhee)成为掌权者。朝鲜战争发生前后,美国政府出台并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凭借着积极遏制共产主义的原则加入朝鲜战争。美国最初并不准备扶植李承晚作为南方政府的总统。在选择李承晚前,美国也考察了右派和温和派的政治人物,但他们或没有民众基础,或主张与美国政府背道而驰,而李承晚强烈的反共思想让美国政府选择了他。李承晚是美国相比较之下选择的合适人选,所以美国对李承晚是不信任的。而这种不信任在韩国宪政危机中完全显现。韩国宪政危机中驻韩大使馆提出了撤换李氏的建议,美国政府考虑了此建议并制定了一份初步计划,但最终因为李承晚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共产主义的威胁而放弃。艾森豪威尔总统上台以后缩减开支,将实现停火作为在朝鲜半岛的主要目标。然而李承晚反对停火,并不断进行单方面行动的威胁,美国政府因此担心韩国会破坏停火谈判。为了能够及时应对李承晚的单方面行动,联合国军司令部制定了一份以维护停火为主要目标、以推翻李承晚政权为主要手段,名为“时刻准备”的军事计划。释俘事件后,华盛顿重提“时刻准备”计划,但又出于共产主义的威胁以及李氏的不可替代性而放弃。美国政府虽然制定了“时刻准备”计划,但仍偏向于使用安抚的方法让李承晚同意停火。停火后美国对韩国的政策目标侧重点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维护停火转变为增强韩国实力应对共产主义威胁以及降低韩国对美国的依赖。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争端发生之后,美国分析认为李承晚下台会造成混乱,因此开始考虑使用温和的撤换手段,将“时刻准备”计划作为最后措施,尽可能在保持韩国社会稳定的情况下撤换李承晚。于是,在之后几年,美国政府秉持消极的态度,在继续支持李承晚政权的同时暗中准备支持韩国新领导人夺权。1960年李承晚在选举中严重的舞弊行为引发了四·一九运动。美国政府在四·一九运动初期选择了袖手旁观。但是随着四·一九运动愈演愈烈,韩国社会动荡不安,美国开始向李承晚施压,最终李承晚被迫下台,“时刻准备”计划也失去了作用。“时刻准备”计划未能实施从根本上取决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基本原则。此外,美国对韩国政策目标的转变、李承晚的威望、外部威胁、韩国在国际上的示范作用以及韩国的统治环境都是美国在决定是否实施该计划时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