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汽作为最活跃的大气组分,是对全球变暖贡献较大的温室气体之一,在地气辐射强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直接参与成云致雨,形成的云和降水又会影响水汽的时空分布。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在区域甚至全球大气-陆地-海洋水循环系统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原水汽时空变化一直是大气科学界关注的重点。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的水汽分布和输送变化将会极大地影响高原以及中国东部的天气和气候,探究高原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汽作为最活跃的大气组分,是对全球变暖贡献较大的温室气体之一,在地气辐射强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直接参与成云致雨,形成的云和降水又会影响水汽的时空分布。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在区域甚至全球大气-陆地-海洋水循环系统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原水汽时空变化一直是大气科学界关注的重点。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的水汽分布和输送变化将会极大地影响高原以及中国东部的天气和气候,探究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水汽输送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全球测雨卫星(GPM)搭载的双频测雨雷达(DPR)等观测数据,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ERA5,首先分析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的风系、水汽通量和不同水汽输送强度的空间分布,区域水汽收支、可降水量及降水率的气候态分布及多年变化趋势,然后对高原内不同区域的水汽收支、可降水量和降水率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探究,并重点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陡峭地形下的水汽输送特征以及大尺度环流系统(西风和南亚季风)对水汽输送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取得的成果和创新如下:1.夏季高原以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汽输送的空间分布及特征在高原西边界南端、四川盆地、高原东南大峡谷以及南边界东段的大气低层,向高原的水汽输送最为活跃。高原向周边地区的水汽输送主要发生在东边界的大气中层、南边界和北边界中东部的大气中低层。夏季高原是“水汽汇”,区域净水汽输入为153.28 × 106kg s-1,南边界对于区域水汽收支有最主要贡献,区域水汽收支显示出缓慢增加的趋势。高原地区是可降水量和降水率的低值区,多年来,可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通过95%显著性检验),降水率则显示缓慢减小的趋势。2.夏季高原内不同区域的大气水汽输送以及收支特征高原内部区域基本净输入水汽,高原东南坡区域净输出水汽。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区域均以纬向水汽输送为主。雅鲁藏布江地区受到偏南水汽输送的影响,导致经向输送较为显著。高原东南坡因受孟加拉湾向高原东南大峡谷的水汽输送影响,纬向水汽输送强烈。多年来,高原内区域水汽收支均显示增加趋势,雅鲁藏布江地区增长趋势最缓慢。可降水量均显示增加趋势,高原东南坡的增加趋势最平缓。降水率在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显示增加的趋势,但是在雅鲁藏布江地区和高原东南坡却显示降低趋势。3.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陡峭地形下的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山脉南坡呈现十分清晰的陡峭地形带状分布,水汽在向高原南坡输送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南坡中段的净水汽收支差异可以解释山脚地区较强的降水强度和山坡较高的降水频次分布。在水汽输送过程中,南坡中段和西段东侧逐渐成为水汽输入高原的最主要通道,但是水汽通量高值区却位于南坡东段的大气低层。在地形陡峭度分布较均匀的区域,地形性垂直速度占据区域垂直速度的主要部分。南坡东段西侧的水汽垂直输送最强烈,南坡中段和东段东侧的地形性、区域水汽垂直输送强度相近,南坡西段垂直水汽通量普遍小于中、东段。4.大尺度环流系统对大气水汽输送的影响强(弱)季风对水汽输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原南边界以南的气旋性水汽通量分布较强(弱);孟加拉湾向高原东南大峡谷的偏南水汽输送与纬向水汽输送相比较弱(强);季风区向中国东部输送水汽的范围偏北(南)。强(弱)西风对水汽输送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高原以北地区水汽输送强度较强(弱)以及影响范围大(小)。因此,在强西风年中高原北部水汽输送最强烈,弱西风年中高原南边界以南的偏南水汽输送强于强西风年。强季风年中,沿南边界向西的纬向水汽输送强烈,向中国东部输送水汽的范围偏北,弱季风年中高原南边界以南的经向水汽输送明显。通过对高原地区的水汽收支计算可知,强西风年中因南边界以南较弱的偏南水汽输送导致区域净水汽输入较小。弱西风年中,东边界净水汽输出增多,北边界净水汽输入增多,导致区域净水汽输入略大于强西风年。区域净水汽输入在强季风年中最大,弱季风年中最小。
其他文献
靛红及其衍生物是很多天然有机物的主体,该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生物和药物活性,也可以作为光电功能材料的前驱体,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该论文以脯氨醇-铜催化的靛红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反应为研究方向,应用手性铜催化剂,分别实现了氧化吲哚环和氧化异喹啉环的立体选择性构建,为制备该类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合成方法。该论文围绕手性铜催化的靛红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开展了如下三个部分研究工作。第一部分,二氢吲哚
TiO2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氧化物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包括催化、太阳能电池、传感器、防腐和薄膜型MOS晶体管等。理解TiO2表面催化作用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超高真空中研究单晶表面化学是多相催化基础研究的有效策略。TiO2以金红石相最为稳定,其热催化和光催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本博士论文结合多种表面研究方法,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金红石TiO2单晶表面的热催化和光催化,尤其是表面结构和缺陷类
板内玄武岩通常发育在板块内部,远离板块边界,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其成因。大火成岩省是一类特殊的板内镁铁质岩浆岩省,是由巨大规模的镁铁质岩浆在短时间内喷发形成的。岩浆的大规模形成通常需要具备异常高温、大幅降压、基性源岩以及高水含量这四个条件的几个或全部。最近研究表明,多个显生宙大火成岩省的形成都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尤其是其源区都具有高水含量,但是源区富水对大火成岩省形成的必要性还有待验证。为了考
在电子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积小、重量轻、加工特性好的薄膜电容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机聚合物的击穿场强很高,并且加工性能优异,但是极化性能较差。陶瓷材料的极化性能良好,但是其加工性能差、制备成本高,并且击穿场强很低。因此,单一的电介质材料很难满足薄膜电容器的应用需求。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高表面能的纳米材料极易团聚,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间相容性较差,纳米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可半透明、机械性能优异、柔性、可溶液加工、成本低等特点,在近几十年获得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随着给/受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器件工程的进步,目前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了 18%。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ST-OSCs)能够将太阳光部分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允许可见光透过,在建筑光伏一体化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理想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应
近年来,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超量使用和无序排放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持续不良的影响,如何便捷有效地处理这类“新兴污染物”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传统芬顿技术是高级氧化技术的重要成员,利用二价铁离子(Fe2+)和过氧化氢(H2O2)反应产生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可以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并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在大量水处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辅助或者取代Fe2+,新出现
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类新型光电半导体,具有高光吸收系数、高缺陷容忍度、长载流子寿命和扩散长度等优异性质,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不同于目前已被大规模应用的Si、GaN等四面体键光电半导体,钙钛矿型光电材料作为一种新型非四面体键半导体,在高光电转换效率、低制备成本方面显示出特有的材料优势和广阔的待优化空间。然而,钙钛矿的商业化目前面临着两个关键问题:缺少长期稳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愈发重视能源的高效利用。在这种背景下,相变储能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变储能技术的核心是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可以通过相变过程来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利用相变材料的这种储热特性,可对不连续、不稳定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微胶囊技术将相变材料作为芯材制成相变材料微胶囊,可以克服相变材料在单独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易泄漏、
全球变化背景下环南极无冰区气候和生态系统正发生快速变化,正确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南极未来生态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企鹅是南极大陆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它也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生物指示计”,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历史时期企鹅种群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全新世以来南极大陆经历了显著的气候环境变化,并导致南极企鹅和湖泊无冰区生态系统发生明显改变。由于地理环
<正>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离,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并以五脏为中心,依靠经络之间的密切联络而实现。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疗及预后等各方面。《灵枢·海论》篇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枝)节。”穴位贴敷疗法以此为基本指导,通过相关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达到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