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喜剧”的基本特征则是在一出戏里面兼有悲剧性和喜剧性,在这出戏中既可以有悲剧元素,又可以摄入喜剧色彩,它们所产生的效果是两者的融合体。从题材方面,也不再受悲剧题材或是喜剧题材的限制。在剧作风格方面也更强调于人物和情节的真实性。(赖声川2011)————赖声川《暗恋桃花源》是时代的产物。导演赖声川是活在那个时代里的人,他将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正经历着的社会现状全部合拢在一起,再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有了《暗恋桃花源》,成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暗恋桃花源》从1986年首演后,至今三十多年,剧作历经多次翻演,曾改成电影版上映,也曾与歌仔戏、越剧结合展现了别种风貌,但无论是在何地或是何种形式的演出都能吸引如潮的观众。现今《暗恋桃花源》仍在各地剧场中散发着奇特的光芒,持续改版、继续搬演中。这是一出怎样的戏?又有着如何的魔力得以吸引众多观众不断地涌入剧场?是因为戏中戏的新颖?或是人们可以在剧场、在故事中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情感共鸣?还是因为悲剧与喜剧共同出现在同一舞台上的奇妙效应?我很好奇,它的成功到底意味着些什么?代表着些什么?又源于什么?由此,怀揣着疑问,开始了对赖声川导演以及它的“悲喜剧”创作手法的追朔之旅。本论文从对赖声川导演的个人学习及创作经历入手,以他对传统戏剧的颠覆精神与表演形式的创新为依据,结合《暗恋桃花源》的发想、创意、背景,探讨关于《暗恋桃花源》的主题与意义,再将历史上悲剧与喜剧、当代悲喜剧的理论概述作为根基,据以析论出《暗恋桃花源》的“悲喜剧”创作手法、以及它所呈现的舞台魅力。《暗恋桃花源》的舞台演出,是藉由现代悲剧《暗恋》、古装喜剧《桃花源》,这两个故事拼贴而成,在故事中衍生出冲突、反差、并置的情节。两剧各自对爱情、婚姻及人生有不同演绎,最后形成互补互足,相辅相成之《暗恋桃花源》。这是如此一部古典与现代、离别与错过、写实与浪漫、过去与现在、时代与个人、真实与幻境、悲剧与喜剧相互纠缠又相互衬托的经典舞台剧。本论文还将着重探讨剧中庄严、诙谐成分,以及如何完成悲剧与喜剧之内涵,从而引申出赖声川“悲喜剧”创作手法的舞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