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导航中MRI图像脑肿瘤自动检测分割及DT-MRI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RM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肿瘤日益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它也充满着风险性和挑战性。高质量的神经外科手术要求医生在完全切除病灶的同时能完整保留重要的神经结构。因此,术中对脑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精准定位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关键。神经导航系统,因其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被广泛地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但是,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切除脑肿瘤时,脑肿瘤边界模糊、纤维束不准确提取等因素会影响导航的精度,进而影响手术质量。因此,自动、准确检测和分割脑肿瘤,精确提取神经纤维束成为神经导航系统精度提高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提高神经导航系统的精度为目标,系统地研究了导航系统中的脑肿瘤自动检测与分割和纤维束提取的理论、方法。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基于大脑对称性及滑窗技术的MRI脑肿瘤自动检测与分割方法。首先,肿瘤的自动检测是采用径向基函数支持向量机通过提取图像的灰度特征和对称特征实现的;其次肿瘤的自动分割是基于滑窗技术通过检测和提取最不相似区域实现的。滑窗技术的使用,为大脑图像的分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医生诊断是否患有脑肿瘤提供辅助参考;肿瘤分割精度良好,与有经验的3位医生手动分割的平均结果基本吻合。第二部分,压缩感知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研究。为了解决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过程中扫描时间长、数据量大、处理耗时等问题,基于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图像在傅立叶空间稀疏性,文中提出了采用星射线采样和共轭梯度算法重构的压缩感知方法完成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扫描,保持图像高精度的同时降低采样频率、节约扫描时间、减少数据量。实验结果表明,将优化后的压缩感知方法用于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成像时间可节约30%左右。第三部分,基于哈密顿一雅可比方程的纤维束提取的优化方法。通过研究种子点的漂移对纤维束提取的影响,发现种子点位置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纤维束提取的结果。为了保持纤维束提取的稳定性,文中创新性地将轮廓跟踪算法用于纤维束提取,这不仅提高了纤维束提取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提高了纤维束追踪的稳定性。改进了原方法中选取两个种子点的方法,而选择一个种子点提取纤维束,减少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该方法的稳定性。以种子点为中心划定一个球形区域,缩小后续计算范围,这样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纤维束追踪的效率,也提高了纤维束提取的自动化程度。综上所述,脑肿瘤分割的自动检测与分割方法,自动选取种子点的纤维束提取优化方法,为手术导航系统向高精度、智能化方向迈进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将压缩感知用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中以降低扫描时间,为手术导航系统向术中成像导航系统的扩展应用提供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池壁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总结了钢筋混凝土水池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即控制裂缝的产生以及裂缝处理的措施。另外,也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近年来,图像标注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热点。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已标注图像集自动学习语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潜在关系,从而预测测试图像的标签。随着机器学习理论
随着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建立大规模数据中心来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为了有效地管理系统资源和提高系统可靠性,数据中心大多采用了虚拟化
基于矩阵化特征表示的分类器可以克服时间复杂度高、维数灾难等问题,可以直接处理图像等矩阵模式,并且具有较好的分类正确率。而现有矩阵化Ho-Kashyap修正算法因为忽略了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多媒体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在享受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陷安全隐患之中,如非法复制、伪造、篡改等,因此如何保
目的观察自制护脉方中药塌渍对注射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骨科输注前列地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
通过对几条公路路面横向裂缝进行的调查分析,研究了路面半刚性基层的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减少基层横向裂缝的方法和避免基层横向裂缝反射至油面的方法。
1870年,第一个见到大熊猫的西方人大卫神甫在他的见闻笔记里这样写道:"大熊猫似乎以植物为食,但有机会吃到肉食的时候,也绝不会拒绝.我甚至认为在冬季里肉食是它的主食……"
物价非小事,百姓最关心。锱铢皆生计,毫厘系民生。柴米酱醋茶,水电煤油气。为民乃根本,枝叶总关情。改革开放初,价格闯藩篱。
"其实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深度撞击’计划,只是以前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而已."在媒体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负责此次"深度撞击"观测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赵海斌博士透露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