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如何优化氮肥施用的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一直是农业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与氮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但关于玉米秸秆还田与控释尿素掺混肥长期配施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2个小麦-玉米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在棕壤区,对比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掺混肥(controlled-release urea blended with urea and other fertilizer,CRF)与普通尿素掺混肥(bulk blending urea and other fertilizer,BBF)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与否与2种类型掺混氮肥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交互作用;在潮土上,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2种掺混氮肥类型(CRF和BBF)及不施氮(N 0kg·hm-2)、减量(N120kg·hm-2)、常量(N 240kg·hm-2)和增量(N 360kg·hm-2)4个施氮水平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棕壤上,玉米秸秆不还田条件下,CRF处理较BBF处理显著提高了棕壤中性磷酸酶(返青期和成熟期)、蔗糖酶(返青期和孕穗期)和纤维素酶(返青期和孕穗期)活性及成熟期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成熟期中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29.6%,硝态氮含量提高了34.8%。(2)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BBF处理成熟期棕壤脲酶、纤维素酶,孕穗期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RF处理,其它时期两种类型掺混氮肥棕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CRF处理成熟期棕壤全氮、有机质、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配施BBF处理。(3)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棕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0.3%~35.2%,蔗糖酶活性提高了11.1%~37.4%,返青期和孕穗期速效钾含量提高了9.5%~63.2%,成熟期有效磷含量提高了30.4%~50.2%。(4)在潮土上,秸秆还田下,相同施氮水平的CRF处理较BBF处理蔗糖酶活性提高9.6%~21.0%,纤维素酶活性提高9.0%~31.5%。在小麦返青期和成熟期,CRF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BBF处理,提高了23.2%~145.0%。CRF处理较BBF处理可提高返青期常量施氮水平、挑旗期过量施氮水平和成熟期各施氮水平铵态氮含量。(5)秸秆还田下,BBF过量施氮处理潮土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量和减量施氮处理,提高了7.0%~30.1%。施肥量对潮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显著,与过量施肥相比,减量和常量施肥条件下磷酸酶在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高活性。其中,在灌浆期,常量施氮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较过量施氮处理提高了6.6%~7.8%。综上表明,玉米秸秆不还田下,CRF较BBF处理更有利于小麦生育中期棕壤中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的提高;还田条件下,不同掺混氮肥类型间棕壤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玉米秸秆还田下,施用CRF提高了潮土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玉米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CRF较BBF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棕壤和潮土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后期速效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施肥量以常量CRF施肥为最优处理,是促进小麦增产增收和农田可持续利用的高效施肥模式。本试验数据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物高产的田间养分管理及轻简化施肥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