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PS型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置换术后的近期临床疗效、膝关节形态学纠正情况及三维步态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30例30膝,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86±5.37)岁,随机分为固定平台组及旋转平台组,分别行固定平台及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术。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膝关节形态学测量及三维步态分析。[结果]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术后较术前的HSS评分、KSS评分及WOMAC评分明显改善。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型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组内术前与术后测量数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测量数值与国人标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测量数值与国人标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组间术后测量角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术后1年的两组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并将两组所获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最大伸直角、最大屈曲角、最大内翻角、最大外翻角、最大内旋角、最大外旋角、最大后位移、最大前位移、最大下位移、最大上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外位移等参数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最大内翻角、最大外翻角、最大内旋角、最大外旋角、最大后位移、最大前位移、最大下位移、最大上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外位移等参数与正常人相关参数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PS型固定平台型假体与旋转平台型假体置换术后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很好的恢复正常膝关节形态学及较好的步态恢复情况。第一部分膝关节PS型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目的]对比分析PS型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置换术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30例30膝,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86±5.37)岁,随机分为固定平台组及旋转平台组,分别行固定平台及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术。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月、3月、6月、1年进行HSS评分、KSS评分及WOMAC评分,探讨两组假体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前旋转平台组和固定平台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膝关节HSS评分、KSS评分及WOMA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切口皮缘坏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术后较术前的HSS评分、KSS评分及WOMAC评分明显改善。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PS型固定平台型假体与旋转平台型假体置换术后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第二部分膝关节PS型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测量对比分析[目的]基于CT二维图像数据构建出旋转平台组及固定平台组膝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双下肢三维数字模型并对膝关节相关形态学进行测量;对比分析其差异性。[方法]1.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30例30膝,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86±5.37)岁,随机分为固定平台组及旋转平台组,分别行固定平台及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术。每组各15膝。2.收集患者的术前、术后双下肢二维CT全长位片;数据运用Mimics17.0软件将术前及术后患肢全长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患者术中所用对应型号的全膝关节假体,通过三维激光扫描逆向重建相应假体三维模型,在Mimics17.0软件中使用点对点配准技术将假体三维模型装配到术后患肢三维模型膝关节上;3.三维重建后通过软件自带测量工具对两组模型测量如下指标:髋-膝-踝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角、股骨角、股骨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并与正常国人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S型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组内术前与术后测量数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测量数值与国人标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测量数值与国人标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组间术后测量角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二维图像能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精确三维重建,并通过三维重建模型能够精确的测量膝关节形态学,避免了因通过手工测量、X线拍摄时存在患肢的旋转或姿势摆放不正导致骨性标志轮廓的不清晰而引起测量误差。PS型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置换均能较好的恢复正常膝关节形态学。第三部分膝关节PS型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术后的三维步态对比分析[目的]观察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步态恢复情况,通过三维步态对比固定平台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行走步态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30例30膝,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86±5.37)岁,随机分为固定平台组及旋转平台组,分别行固定平台及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术。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三维步态分析,同时收集15例健康志愿者膝关节三维步态数据,对两组患者三维步态数据进行对比,并将两组患者与正常人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术后1年的两组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并将两组所获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最大伸直角、最大屈曲角、最大内翻角、最大外翻角、最大内旋角、最大外旋角、最大后位移、最大前位移、最大下位移、最大上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外位移等参数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最大内翻角、最大外翻角、最大内旋角、最大外旋角、最大后位移、最大前位移、最大下位移、最大上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外位移等参数与正常人相关参数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