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因其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地位而备受关注,各国国情不同,中介指标各异。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产品、机构、管理、科技、资源和制度等方面创新性成果的大量涌现,金融创新已经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造成了影响,也深刻影响了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在金融创新背景下,欧美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很多学者认为我国也要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是,这一点还需要结合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比较流行的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价格型中介目标理论、数量型中介目标理论和普尔理论。其次,介绍了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最后,本文选取2000年至2015年的季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分析了在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实证过程中将M2与M1的比值作为金融创新度度量值,加入模型当中,并进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检验,对数量型指标(M2)和价格型指标(R)进行比较测度,检测二者作为中介目标的效应。 实证结果表明,不论采用利率还是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其有效性都受到了金融创新的影响。但是相比于货币供应量,利率指标效果更好,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的,要“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调控框架和传导机制,构建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我国也要抓紧实现以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