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序良俗原则在婚姻家庭领域司法案例中的适用——以民族文化传承为视角

来源 :甘肃政法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et_li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序良俗原则作为社会规范,其与伦理道德、社会风俗习惯的性质截然不同,伦理道德、社会风俗习惯属于一般社会规范,而公序良俗原则则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对于某些能够由伦理道德、社会风俗习惯所调整的领域,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公序良俗原则一般不会主动涉足其中。  本文以近年来司法实践中适用公序良俗原则进行裁判的婚姻家庭领域司法案例为素材,将124个案例按照公民诉求的不同类型化为:因姓名权引起的诉讼纠纷、因“彩礼”问题引起的诉讼纠纷、因对婚外“第三人”的赠与行为引起的诉讼纠纷、因遗嘱继承问题引起的诉讼纠纷、因法定继承等问题引起的诉讼纠纷几类,并精心选取其中49例作为本文的案例素材,梳理了在不同个案情节中,法官是如何对公序良俗原则的内涵进行解释。在本文最后一章,笔者总结了当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司法判决中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路径和困境,并认为当下增强判决理由部分对公序良俗内涵的解释,通过判决说理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当务之急有两点:第一,培养法官法律思维;第二,完善相关部门法规定。  公序良俗原则是蕴含着民族文化传统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得以传承、进入现代生活领域的保障,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法律层面的支撑。因此,提高法官在裁判文书中的说理水平其实就是在为当下多元文化冲击之下的中华民族婚姻家庭文化的传承寻求制度层面的支撑。
其他文献
由于动产抵押制度与传统物权法律体系特别是公示体系的冲突,使其产生到现在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也这是由于这个原因其在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发展缓慢。我国自1995年担保法引入动
我国《继承法》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以来,适用了将近三十个年头,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继承法》的框架非常明了,主要有五章(总则、法定继承、遗嘱继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长期奋斗的目标。而农民作为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同时还扮演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主体角色,还是农村经济社会最主要的建设者,在农业现代
信息公开对提高公益基金会的公信力、持续的发展能力与治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公益基金会具有的公共性要求其必须通过高效的信息公开以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信息公开是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时常会遭遇不同形式的风险侵袭。自1998年特大洪灾以来,汶川“5.12”特大地震、2010年西部百年一遇的旱灾、玉树“4.14”特大地震以及2013年东北特大水灾等
<正>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指导
政治文化是人们理解现实政治生活的重要维度,政治文化理论则是研究政治系统及其运行的有效工具。对中国农民政治文化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