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静脉多曝光图像的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un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信息也在呈指数型增加,因此信息安全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指静脉识别技术凭借其唯一性、高精确性、高防伪性等优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以及学术的研究。但是现阶段的指静脉图像采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指静脉属于人体内部特征,同时由于采集设备为传统的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采集环境为半封闭结构的影响,导致指静脉采集的图像细节缺失比较严重,亮度色彩对比不是很明显,从而影响到了指静脉特征识别后续过程(如: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等)的进行。本文针对此问题,为获得高动态范围的指静脉图像,基于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展开了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现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响应曲线以及拉普拉斯金字塔的多曝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通过指静脉图像采集设备获得指静脉多曝光图像,通过多曝光图像每个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和曝光时间求得其相机响应曲线,然后根据相机响应曲线判断每个像素点的信息量多少,以及高斯方程约束其图像亮度,进而为其分配权重。同时与提出了一种权重修正函数,来避免过曝光或欠曝光区域图像细节的丢失,得到最终的权重函数。然后对多曝光图像和权重函数进行高斯金字塔分解,将其在多分辨率下进行图像融合,将不同层次权重因子与不同层次上的图像细节进行结合,既可以掌握小范围的细节,又可以把握图像的整体特征。最后基于拉普拉斯金字塔对图像进行重构与合成,获得最终的指静脉多曝光融合图像。与以往的多曝光图像融合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简单可行,尽可能的保留了指静脉图像中过曝光和欠曝光区域的图像细节,指静脉对比明显,分支延伸更加清晰可见,而且减少了色彩失真,为指静脉特征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图像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亮度值关系的动态场景下多曝光融合图像鬼影消除算法。假定用同一个拍摄设备对同一场景所拍摄的不同曝光度N幅输入图像。然后通过算法选择一幅最优参考图像,以参考图像亮度水平为基准,将其他图像的亮度进行统一化处理。然后使用差分法计算参考图像与其他图像之间各个像素值之间的差值,将差值与本文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该区域就为运动区域,那么该位置的像素就加以去除,即权重设为0;否则,则认为静止区域将其加以保留,权重设为1。最后将得到二值图像函数加入到多曝光图像融合的权重函数中去,得到新的高斯金字塔权重图,然后对每幅曝光图像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融合、重构,最终得到鬼影消除之后的指静脉多曝光融合图像。本文算法既能够通过算法选择最优参考图像,又能通过人工自主选择参考图像,方便用户得到自己想要的消除鬼影的最终融合图像。本文提出算法的最大优点是即使参考图像中有大量的过曝光或者欠曝光的区域,仍能良好的消除动态鬼影,且不会出现图像失真以及光晕现象。
其他文献
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心脏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我国这种上升趋势也显得尤为突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综合性能优异,近年来在微胶囊壁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胶囊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微纳米级相变储能材料、阻燃材
目的探讨现阶段各种血浆制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使用不同血浆制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22份为观察组与新鲜冰冻血浆20份为对照组,
<正>在课标改革的环境下,数学建模素养作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核心素养的确立,其内容相比以往的课标更加具体与明确。数学建模是连
类型研究是以对传统的研究作为出发点的。本文研究了类型元素在惯例化的形式、故事和主题文本里重复使用具有的重要意义,论证电影类型是一个观众熟悉的、有意义的、一致性的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联合IKVAV-PA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建立T10急性脊髓横断模型随机分为3组;体外分离、培养NSC行NESTIN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目的:研究Foxj1在大鼠脑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取SD大鼠的脑皮
研究目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导致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的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8000—1/15000。目前对于胆道闭锁的首选治疗措施主要为Kasai术(肝门—空肠吻合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也是一项多学科融合的新兴应用技术。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作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