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传媒以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传播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传播系统,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渗透性。正是影视传媒的即时性、共时性、信息量大的特征使得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曰益明显,使得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得以基本实现。在影视传媒问世与普及之后,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它潜移默化地塑造大众的趣味、喜好、欣赏习惯、乃至深层心理文化结构,并对“地球村”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对当代“文化部落”具有不可低估的建构作川。从影视文化作品的生产流程来看,编剧的劳动,是整个艺术创作的起点。编剧在整个影视文化中的作用,常被概括成为“基石”,俨然已成为影视剧作的“内在品牌”。因此,我们在关注当今影视文化作品导演研究的同时,也应当把始终缺失的编剧研究列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主旋律”影视作品以“中国制造”的典型标志构成了我国影视文化的独特风景。伴随着主旋律影视剧市场的日趋成熟,我国不仅培育出自己的著名的制片人、导演、演员,也能够培育出许多著名的编剧,从而形成具有号召力的“内在品牌”。社会转型期,大众文化逐渐成为文化市场中的主导文化,在这种特殊的文化环境下,“提倡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都成为当前文化发展的最强音,影视媒体通过制播大量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不遗余力地弘扬“主旋律”,成为中国当前特殊的影视文化现象。赵冬苓,作为大陆少有的几个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商业上又保持成功的主旋律女性编剧之一,她以隐蔽的女性视角、以鲜明的本土特色、以英雄、平民与儿童等典型人物塑造进行主旋律影视创作,在表现英雄人物和普通人命运遭际以及生存心态的平民化叙事方面形成了“重生活细节的真实性、艺术想象的合理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的鲜明特征,凸显出“平凡中见崇高、从世俗中求诗情”的创作风格,正在成长为我国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内在她品牌”;同时,她还非常注重在电视电影、记录片类型中进行品牌建设的拓展。因此,赵冬苓剧作可以赢得政府与大部分受众的双重肯定。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赵冬苓影视剧作特征,通过对其创作本体和受众传播效果的研究,以期对当代中国特有的、持续发展中的主旋律影视剧创作如何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双赢”予以特别的关照。可以说,对赵冬苓剧作这一成功个例的传播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填补当代中国始终缺失的编剧研究的意义——而这无疑对于建构我国的影视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