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群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物质要素在空间上聚集和配置表现,是各种物质要素在城市群内各空间单元中相互作用、相对位置、相互关联等所形成的分布格局和空间组织关系。城市群空间结构主要是人口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经济空间结构、城际联系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基于此,本文从人口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经济空间结构、城际联系等四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总结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城镇、经济空间结构及城际联系特征和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原则,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本文以长江中游地区为研究对象,以33个地市作为空间研究单元,运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联系强度隶属度分析、金字塔分析、城市首位律等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现状及城际经济联系进行分析,揭示其空间结构特征及问题,并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具体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孝感、仙桃、潜江、天门、咸宁、黄冈、荆州;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抚州、宜春、上饶、萍乡;合肥、六安、安庆、铜陵、池州、黄山共33个设区市。(2)根据中心地理论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大、中城市数量不足,严重制约城市群发展。(3)行政当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城市群所在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各自为政”,尚未达成统一意志。(4)根据城市群节点城市、空间单元综合经济发展指数分析,城市群内各空间单元综合实力不足,空间差异较大。(5)通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各空间单元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即经济隶属度分析,城市群内城际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弱,极核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不强。(6)通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培育大、中城市;打破行政壁垒、保障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交通轴线经济发展,增强极核城市辐射能力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化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