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棕色棉混纺产品抗菌性能的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彩色棉是带有天然色泽的棉花品种。其产品色泽柔和,手感柔软,穿着舒适,且具有天然的抗菌、抗氧化、抗紫外线等性能,适合开发内衣、睡衣、婴幼儿服饰、床上用品等。研究报道,天然彩色棉的抗菌性能主要来源于纤维中的色素物质。但是这些物质的结构不是很稳定,在各种加工过程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褪色、变色等现象,可能导致其抗菌性能发生改变。另外,由于天然彩色棉(包括棕色棉)的纤维品质较普通白棉低,其产品往往是混纺产品。明确棕色棉混纺产品的抗菌特性及其随加工和日常使用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十分必要,可为天然棕色棉抗菌产品的开发和日常维护提供借鉴。本课题以天然棕色棉及其混纺产品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性能、抗菌机理和混纺比、精练加工、水洗及日晒对抗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浊度测定法对棕色棉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定量测试,发现棕色棉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7.9%和79.5%,并且发现,经过碱处理和果胶酶处理后,抗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采用晕圈法和FITC/PI双色荧光法对棕色棉色素的抗菌活性进行定性表征,结果显示色素的浓度越高,其抑菌能力越强,说明棕色棉的抗菌性来源于纤维中的色素物质。利用扫描电镜图对细菌细胞表面的形态进行了观察,SEM图表明棕色棉色素可能与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发生结合,通过破坏细胞膜的转运能力,达到破坏细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最终杀死细菌的效果。(2)制备了一系列棕色棉/白棉混纺产品,并对混纺比与混纺产品抗菌性之间的关系及碱、果胶酶精练、水洗和日晒后棕色棉产品抗菌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混纺样品的抗菌性能随棕色棉混纺比例的增加,呈现开始以线性上升,然后缓慢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含棕色棉70%左右的混纺样品的抗菌性能已接近纯棕色棉样品的抗菌性能(抗菌效率最佳),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1.2%和86.1%。精练后,棕色棉混纺样品的抗菌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尤其是棕色棉含量较低的混纺样品。水洗和日晒不利于棕色棉样品抗菌性的保持,但抑菌率下降不大:水洗15次,对两种细菌仍然具有68.1%和60.4%的抑菌率;加强日晒15 h,其抑菌率仍然有81.5%和70.9%。总体来说,棕色棉/白棉混纺产品具有优良且较稳定的抗菌性能。(3)按30/70、70/30混纺比制备棕色棉与不同纤维(白棉、羊毛、蚕丝、黏胶和涤纶)的混纺产品,对其洗涤前后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并以各混纺样品抑菌率的方差和均值进行检验,发现在相同棕色棉纤维含量下,不同种类的棕色棉混纺产品的抗菌性相差不大,含70%棕色棉的各混纺样品的抗菌性均接近纯棕色棉样品。水洗处理对不同的棕色棉混纺产品均有不利影响。水洗后,棕色棉/白棉、棕色棉/羊毛、棕色棉/蚕丝、棕色棉/黏胶、棕色棉/涤纶混纺样品的抗菌性均随洗涤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且在相同洗涤次数下,各混纺样品的抑菌率基本一致。这表明,棕色棉与不同纤维混纺的产品的抗菌性能仅与产品中棕色棉的含量有关,其他纤维对其影响可忽略。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拥有众多优势如输出电压高、比能量大、热稳定性好等,已经被商业化应用到各个领域,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有重要影响。LiCoO_2可逆性好、容易制备是当前应用成熟的正极材料,但是钴的价格高,有毒性限制了LiCoO_2材料广泛应用,因此人们努力寻求替代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NCM)各方面性能优于LiCoO_2,被视为最有
环境素质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因为此,提高公民的环境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而作为今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主力军之一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
安德烈·高兹直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及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构建了逻辑完整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其中,高兹以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的分析为逻辑基础,以对资本主义
微藻生态体系可用于多种工业活动中回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气体。在培养微藻的自养过程中,需要无机碳源(通常是CO2)、光源以及其它养分的供应,以支持微藻的光合作用及其代谢活动。因
本文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下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为主线,通过分析动力转换对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通过格兰杰检验和回归分析研究新疆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动力机
高强钢厚板广泛应用于造船、高压容器等领域,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平仰位置对接焊。其中仰焊位置由于重力影响,成形极其困难。如何兼顾高强钢厚板平仰位置焊缝成形质量率和焊接效率
糖尿病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自20世纪早期以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一直在改善。尽管最近几十年来糖尿病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每天反复的血糖检测和药物注射仍然会使糖尿病患者感到痛苦。最近,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受到极大地关注,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无痛且微创的方法进行给药即利用其微小的针头刺穿皮肤的最外层-角质层,然后使药物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其中,由可溶解或可降解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