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高频句法使役动词及其构式的使用为论题,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这些动词及构式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使用特征和构式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是如何在基于使用模型这一理论框架下得以解释的。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外研究者对使役动词和句法使役动词所做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介绍了基于使用的模型和构式语法这两个认知语言学理论。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的研究设计。本论文采用语料库研究为主,问卷为辅的研究方法。语料库研究中使用了以下三个语料库:SWECCL(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CLEC(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BNC(英国国家语料库)。对SWECCL的检索发现make和let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的两个高频句法使役动词。因此,此论文选择这两个词及其构式为研究对象。论文从三个方面分类检索了SWECCL和CLEC中的make和let及其构式,即分别按文本类型(议论文和说明文),按学生水平(中学,大学英语四级,专业英语高年级),按构式的各个论元角色(致事,受事,动词不定式)进行检索。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究语料库研究所呈现出的结论背后的原因,本论文设计了两个问卷,通过研究不定式动词频率和范畴相似性对具体的make sb/sth Vinf这一构式可接受程度的影响,旨在说明二语学习者接触语言的经历也是他们掌握的语法的一部分,进而证明基于使用的模型可以为语料库研究得出的结论提供有力的解释。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语料库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中使用的make和let构式明显多于记叙文,这是由两种文体的特点所决定的,说明语境和背景影响学习者对表达方式的选择;(2)高低水平和中等水平的学习者对make和let构式的使用分别呈现出使用相对较少和过度使用的趋势,这一趋势也反映出了学生习得这一构式的过程,说明理解和产出,以及使用频率和接触语言的经历在二语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make构式中的致事呈现无生命(inanimate)的特征,let构式中的致事和受事则呈现出有生命(animate)的特征,原因在于make表达的是一种直接因果关系,而let表达的是一种间接因果关系;进入make构式中的不定式词条的动词主要为两类:描述性的动词和描述思维过程的动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现有别于在Ga?tanelle Gilquin2006年对句法使役动词进行研究时所得出的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make构式时呈现出的这一特征是由make构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决定的。此结果表明频率在构建一个语法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对于make sb/sth Vinf这一构式,带有高频Vinf的构式比带有低频Vinf构式的可接受程度高;如果Vinf属于受试分类中低频动词,那么与某一范畴(描述性的动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表示生理状态的动词)的核心词汇高度相关的低频Vinf出现的构式比带有与核心词汇不相关的低频Vinf的构式的可接受程度高,这说明频率和范畴的相似性强烈影响受试所作出的可接受性判断。这一发现证明了与语言接触的经历在习得语言过程中的重要性。第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对二语习得和教学提出了几点启示,同时也指出了文章的局限性,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