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肾脏终末期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大大降低,肾脏移植已经逐渐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理想的方法,器官来源短缺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每年我国登记等待的肾移植的病人中,不到十分之一的患者能有机会接受肾脏移植。为了解决肾脏严重不足的问题,人们将扩大器官的来源,转移至公民逝世后自愿捐赠(china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CDCD)供肾,这给我国的器官移植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全国各地也逐步的推广开来。但CDCD器官相对于亲属供肾移植,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大部分供肾存在热和冷缺血时间较长问题。肾脏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原发性肾失功的概率显著增加,此外供者本身的疾病也损害供肾的功能,受者肾脏的长期存活率均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而明显下降。但是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导致的肾功能下降最严重,不仅可诱发和加重移植肾的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还与慢性肾脏纤维化和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相关。因此为了充分利用CDCD器官和改善肾脏移植预后,减轻CDCD器官IRI的发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对以往的冷缺血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兔肾冷缺血后,在低温环境下、常温环境下和高温环境下再恢复血流灌注的动物模型的新方法,观察三组不同温度环境下复灌血流,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从而深入研究导致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以下用A组表示),假手术组(B组),低温环境下复灌组(C组),常温环境下复灌组(D组),高温环境下复灌组(E组)。手术后从第1-7天,每天检测五组兔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的值;术后第1天、7天分别取等量肾组织,将其匀浆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检验五组兔子肾脏组织形态及炎症变化。TUNEL染色评价细胞凋亡。结果术后第1天,检测发现C组、D组和E组血淸Cr、BUN和肾MDA,与A组比较,有明显的增高(P<0.05),肾SOD明显降低(P<0.05);与D、E组比较,C组血淸Cr、BUN和肾MDA明显降低(P<0.05),肾SOD显著升高(P<0.05);观察术后第1天和第7天肾病理切片,发现A和B组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是正常的,D和E组有较明显的损伤,与D、E组比较,C组损伤相对较轻(P<0.05)。TUNEL染色表明D和E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管腔内有大量凋亡细胞。C组凋亡细胞较D组和E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冰泥覆盖肾脏、37℃0.9%NS及40℃0.9%NS热水连续滴加肾脏可建立三组不同温度环境复灌模型,低温环境下再复灌,对肾缺血再损灌注伤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