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运河为主线,结合近代城市史、经济史、交通史与水利史等方向,综合研究了运河在苏南地区近代工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探讨了运河对近代沿运城市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作用,为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过程中沿运河工业遗产的认定与价值评估提供佐证与依据。
苏南近代工业发展于19世纪末,在短短二三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发展的缩影。这些近代工业集中分布在苏南运河沿线,与运河关系密切。本文着重研究运河对其的作用机制,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文章回溯了苏南运河的古代发展历程,理清苏南从上古时期古水道到隋唐时期运河定型,直至19世纪的开凿历史,对运河关键工程与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苏南运河的先天优势及其对沿岸城市的潜在影响。
本文随后对苏南运河的近代交通网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与运河其他段落不同的是,苏南运河并非一条独立河流,其与环太湖地区水网共同构成了苏南地区层级明确、覆盖全境的水运交通体系,近代化水运交通工具的进入加强了这一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近代陆运在20世纪出现之后,苏南地区水运主导的局面并未改变,铁路等交通工具对于苏南运河起到了补充与完善的作用。
以运河为主导的苏南综合交通网络为苏南的经济与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文章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苏南近代工业的发展要素进行分析,认为苏南近代工业的性质决定了工业结构以及其对交通的依赖性。先进的交通网络使得当时上海的先进技术、市场信息、近代思想得以快速进入苏南地区,并为苏南工业发展的原料运入与销售输出提供快捷廉价的运输。此外,本文还从苏南工业的分布模式入手,针对区域分布与工厂选址进一步分析运河对工业的客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