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近代工业与运河关系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运河为主线,结合近代城市史、经济史、交通史与水利史等方向,综合研究了运河在苏南地区近代工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探讨了运河对近代沿运城市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作用,为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过程中沿运河工业遗产的认定与价值评估提供佐证与依据。   苏南近代工业发展于19世纪末,在短短二三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发展的缩影。这些近代工业集中分布在苏南运河沿线,与运河关系密切。本文着重研究运河对其的作用机制,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文章回溯了苏南运河的古代发展历程,理清苏南从上古时期古水道到隋唐时期运河定型,直至19世纪的开凿历史,对运河关键工程与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苏南运河的先天优势及其对沿岸城市的潜在影响。   本文随后对苏南运河的近代交通网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与运河其他段落不同的是,苏南运河并非一条独立河流,其与环太湖地区水网共同构成了苏南地区层级明确、覆盖全境的水运交通体系,近代化水运交通工具的进入加强了这一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近代陆运在20世纪出现之后,苏南地区水运主导的局面并未改变,铁路等交通工具对于苏南运河起到了补充与完善的作用。   以运河为主导的苏南综合交通网络为苏南的经济与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文章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苏南近代工业的发展要素进行分析,认为苏南近代工业的性质决定了工业结构以及其对交通的依赖性。先进的交通网络使得当时上海的先进技术、市场信息、近代思想得以快速进入苏南地区,并为苏南工业发展的原料运入与销售输出提供快捷廉价的运输。此外,本文还从苏南工业的分布模式入手,针对区域分布与工厂选址进一步分析运河对工业的客观作用。
其他文献
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的资本、货物、人员、技术、信息和服务等要素进行跨国界的相互往来与交流活动,并更多地遵从全球性惯例和游戏规则,参与到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中,在全球经
建筑研究是工程和艺术,思想与感情特有的交融。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建筑是一门最古老的行业。建筑教育和培训已取得了普遍发展,从学徒制的普遍形式,发展到以设计课为基础
即使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仍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其居住环境受经济条件制约而无法得到改善,甚至无家可归。本文通过研究如何满足人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最低限度的居住需求,继而总
在中国,尤其19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纵深推进,城市居民的社会分层现象逐步明显。同时,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开始显现,并由
我国在90年代前后,为了尽快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建设了数量巨大的适用住宅。虽然相对之前的住宅建设标准有所提高,但仍然不符合现代住宅的居住要求,能耗巨大,室内环境舒适度相
我国城镇中历史街区遍布,其中历史性商业街区以商住结合的历史街巷形式为特色。位于中小城镇的历史性商业街区,本身具有生态景观和历史文脉等旅游资源,是城镇藉以发展旅游业的契
21世纪以来,能源与环境问题倍受重视,建筑节能的迫切性日益凸显,加强居住建筑的节能研究更是当务之急。外窗是节能薄弱环节,而室外可调节遮阳是外窗节能中一项高效措施,对夏热冬冷
我国失能者人数众多,虽然具有某些方面的功能缺失,但是他们与正常人一样,对于日常生活有着自身的要求。但是长时间以来失能者所居住的住宅远远不能满足其特定的空间与使用需
西部边贸城镇自然地质环境复杂敏感,城镇建设发展条件欠缺,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号角,新一轮的开发规划正在酝酿,综合整合利用西部边贸小城镇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住宅建设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新建和改建的农村住宅逐年增多。近年来,每年新建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