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沙皇俄国向东扩张的势力就已经开始接近清朝的东北边疆地区。在此之前,生活在自贝加尔湖以东至额尔古纳河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就已经归附了清朝,因不堪沙皇俄国的侵扰,有的被迫臣服于沙皇政府,有的则内迁到清军兵力集中的范围之内。中俄两国所掌控的势力范围开始出现了交叉。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尚无现代意义的国家边界概念,纳贡人自然成为了国家对土地控制权的重要凭证。因此,在清朝初期东北边疆地区各民族的流向问题备受政府关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敏感的“逃人问题”。根特木尔,根据其读音有许多不同的译法,在大量书籍及文章中又常被写作根铁木儿、根忒木尔、根特木耳等。他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达斡尔族酋长,由于不堪忍受沙俄哥萨克的侵扰,于1653年从尼布楚河一带向东南迁至嫩江流域,接受了清廷的赐封,不仅接受了清政府的管辖,而且在清廷担任公职。15年过后,由于清朝、沙皇俄国、根特木尔本人及其部族等诸多原因,造成根特木尔于1667年率领其族人,约500人左右叛逃至俄国,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涅尔琴斯克。他的叛逃使清政府在同沙皇俄国商讨划界问题时处于不利地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清政府决定放弃尼布楚一带的原有国土。在俄期间根特木尔家族受到了沙皇的册封,获得了世袭爵位,根特木尔本人还加入了东正教,在接受洗礼时取名“彼得”。自根特木尔叛逃事件之后,中俄双方展开了长达20多年的交涉。直至1685年根特木尔老死俄国,以及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该事件的风波才彻底平息。根特木尔成为早期中俄关系使中交涉时间历时最长、对两国的影响最广、交涉最为频繁的一个关键人物。根特木尔的后代继承了他的爵位,在俄各时期的诸多领域上皆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设计了根特木尔公爵徽章,该徽章上最显眼的地方就是“行杜(或‘扗’)木拉”四个汉字,这一重要的中国元素从侧面反应出根特木尔家族始终承认他们的祖先来自于中国。根特木尔事件至今已过去350年,但对于我们处理中外关系、边疆少数民族管理和国家边疆安全仍然具有重大参考和借鉴意义。通过对根特木尔叛逃事件始末的分析,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沙俄政府进行扩张侵略的一般规律和手法,以及对当地少数民族的镇压、威胁、引诱和归化措施,也对我们维护国家边疆安全、保证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根特木尔家族虽然已经完全融合到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之中,但从渊源上仍然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认为,在中俄早期关系史上,根特木尔及其家族是第一批有正式文献记载的中国臣民转变为俄国臣民的典型事例,是中俄关系史上最早的一批华侨。基于这一历史原因,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对根特木尔家族史的研究,为正确处理中俄关系方面的历史问题、民族问题和文化关系问题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