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生命化教育,即由家长来完成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泽和润化生命的过程。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要在生命、尊严、生活、德行、求知、智慧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现在,我们很少有机会欣赏真正意义上的“孩子”,他们常常作为“考试人”和“作业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物化”观念使得部分孩子童年生活“缺失”,生命也变得不再完整。敬畏生命,体悟生命的价值,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论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主要对山东曲阜的小学高年级三个儿童的家庭教育模式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加之对山西太原两个处于不同经济层面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家庭中的生命化现象和非生命化现象,并对非生命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追问,为建构合理的家庭生命化教育的范本提供有力依据。研究发现,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现落差;家长的封闭管理方式与孩子的交友需要出现落差;家长的重智轻德、重身轻心与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期出现落差;家长的过多干涉和孩子的独立性要求存在落差;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与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出现落差。这些落差都将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的甚至会造成孩子的叛逆、厌学和迷茫。小学高年级儿童即将进入青春期,他们在生理、心理、学习、交往和生活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也是生命化教育的重要基础特质。因此,在家庭生命化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成为孩子的朋友,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并与之进行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责任意识;尽力创造条件,拓宽孩子的交际范围,满足这个时期孩子交友的需要;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家长要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童年中快乐地成长;相信自己孩子无限的发展潜力,支持和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根据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特色。解放儿童,让儿童融入生活,在儿童的生活中张扬个性,对其进行充满人文的关怀,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