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资本极端变动与全球金融安全网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8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爆发性增长,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自由化大幅增加了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资本的跨境流动优化了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效率,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跨境资本的大幅流入可能带来资产价格泡沫,造成金融不稳定性增加,经济的紧密联系也使得跨境风险传染更为广泛和放大。一旦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基本面产生冲击,资本流动发生中断甚至逆转,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巨大损害。最近几次大型金融危机的背后,都可以发现跨境资本流动的推波助澜。而2020年COVID-19的爆发对各国的经济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跨境资本流动方式和规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全球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减少跨境资本出现极端变动、防范跨境风险传染是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央行在应对国内系统性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时,获取储备货币的能力有限,从而无法充分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各国吸取危机的教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积累外汇储备、争取IMF可贷款额度、与储备货币国家签署央行货币互换协议等方式,这一系列措施被称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进一步加强对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完善。另一方面,统计数据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跨境资本极端变动的发生有所减少,即危机期的极端变动发生率的峰值亦均远低于之前几次危机,呈现由“浪潮”转为“涟漪”的现象。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导致了全球跨境资本极端变动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显著减少?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加强和使用是否对跨境资本极端变动产生影响?更进一步地,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加强和使用是否对防范和化解跨境金融风险传染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围绕跨境资本极端变动和全球金融安全网展开,试图解决以上问题,为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防范提出政策建议。首先,研究从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历史发展和变革出发,对外汇储备、IMF贷款、央行货币互换、区域金融安排等四个部分展开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全球总量、IMF份额均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大幅增长,而这主要是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的,这些非储备货币国家主要通过增强储备货币的获取能力,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而发达国家则通过央行货币互换解决全球流动性问题。与此同时,区域金融安排由于比IMF更快速的特点,也成为各国应对风险冲击时的重要选择。其次,研究通过引入流动性螺旋机制,构建了跨境资本极端变动动因分析的一般均衡模型,探究全球风险冲击下,汇率制度和资本管制等因素对跨境资本极端变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全球金融风险水平下,全球金融安全网能否缓冲跨境资本极端变动。研究区分了跨境资本流入激增、资本流入急停、资本流出外逃、资本流出回撤四种类型,发现各国跨境资本四种极端变动既具有一定的联动性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急停和回撤的联动性特征显著强于激增和外逃,即负向冲击比正向冲击有更强的联动性;其二,全球金融风险因素对各国跨境资本极端变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其三,全球金融安全网络能够降低各国跨境资本极端变动发生的概率,但这种缓解作用在全球金融风险较高时有所减弱;其四,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央行货币互换额度对缓解跨境资本极端变动的作用相对较强,其次是外汇储备;其五,经济增长率显著影响跨境资本极端变动概率,意味着较强的经济基本面对缓解跨境资本极端变动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次,研究基于跨境资本极端变动的渠道作用,探究全球金融安全网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安全网能够显著降低系统性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发生概率,而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影响有部分是通过影响跨境资本流入急停实现的,对系统性银行银行危机的影响,主要通过银行类资本和权益类资本流入急停渠道实现,对货币危机的影响,主要通过债券组合类、FDI资本和权益组合类资本流入急停渠道实现。此外,净资本流入的“突然停止”可能由资本流入的急停所导致,也可能是由资本流出的外逃所导致,但全球金融安全网能够降低跨境资本流出外逃发生的概率,却并非通过跨境资本流出外逃渠道影响金融危机的发生。最后,研究认为,为了防范化解跨境金融风险传染,各国一方面需要致力于国内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和使用全球金融安全网络,以及在合适的时机实施恰当程度的资本管制政策,以帮助缓解国外不利冲击的影响。此外,由于全球金融安全网可通过跨境资本极端变动渠道影响金融危机,因此进一步细化跨境资本极端变动的衡量,建立相应的动态指标监测体系,对于我国防范跨境风险传染的实践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稳得住”的政策实施,要求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们实现身份的转变,即由“村民”到“居民”。但其中老年人群体容易因融入而产生一些社会适应问题,在笔者专业实习及社区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发现该安置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大多数出现了人际关系适应问题,多是因为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缺乏主动性、缺乏交往平台、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较低的互助意识等等。这种老年人际关系适应的困境,对其适应
基于2007-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发展通过减少企业融资约束与缩短财务违约距离,有效激发战略新兴产业等企业开展绿色创新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科技金融发展有效降低了企业发展战略选择时的风险厌恶程度,进而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的投资效率。此外,外部监管力量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科技金融赋能
相较热固性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具有韧性强、抗冲击、可二次加工等优势,近年来已经开始被应用于飞行器的主、次承力结构设计中。作为一种典型的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成为当前航空工业中最具使用前景的热塑性材料。然而,下一代飞行器面临发射和运行的宽频振动和冲击载荷环境,PEEK的力学性能仍不能完全满足飞行器承力结构的轻量化、承载、减振等多力学性能指标需求。以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N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蕴含着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价值追求,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实现红色基因代际传承,这不仅凝结了领导人的战略智慧,而且凸显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意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力军,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责任与时
在中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劳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实践过程,难以利用传统的监测量化等手段进行评价,需要建立反馈机制。以多元评价为驱动引领劳动教育改革,一方面有助于构建更加完整的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实现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实施,让劳动教育真正发挥培养人、塑造人的作用。
“循环时尚”一直是时尚界比较热门的话题,近年来在时尚包袋行业表现尤为明显。研究发现,相比于在当今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快时尚”,“循环时尚”理念下的包袋设计能够更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并引领起一股绿色时尚的潮流。这不仅归功于包袋的循环设计与制造上符合当代的审美方式,更重要的在于品牌的塑造以及企业绿色环保的服务流程、嵌入式的设计管理以及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方面。这两方面共同推动了包袋的可循环时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