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患的有效措施,但供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术后早期严重的肺功能障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保护供体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供体肺保存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灌洗、低温保存、药物介入等,但临床上仅能保存4—6小时。探索新的肺保护方法,延长肺保存时限是肺移植研究工作的重点。核转录因子(NF-κB)在调整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上起重要作用,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使炎症反应加剧,导致肺组织的损伤和破坏。本科题通过在肺保存和再灌注期间应用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剂,观察其激活、抑制情况对肺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肺移植中供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索新的供体肺保存方法。课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大鼠离体肺移植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用大鼠建立一种简单,经济的肺移植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取供体大鼠肺,经肺动脉灌注低钾右旋糖苷液(LPD液)后在4℃保存16小时待用;将受体鼠右心房的静脉血经管道引出灌注供体肺,再把供体肺氧合的动脉血输回受体鼠体内,循环灌注1小时。每隔15分钟对流入、流出供体肺血液的血气指标(PVO2、PvCO2、Hb、PH、PaO2、PaCO2)和供体肺的肺动脉压(PAP)、气道峰压(PawP)进行检测,以判断效果。结果:受体能较好地把动脉血转化成静脉血,PVO2、PvCO2、Hb、PH波动不大(p>0.05)。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供体肺出现再灌注损伤改变,PaO2降低,PaCO2、肺动脉压(PAP)、气道峰压(PawP)升高(p<0.05或p<0.01)。结论:本模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用于供体肺保存及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