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发布的《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2005-2020)》是建国以来编制的第一个国家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中长期规划,该规划明确了沿海的应急救援基地的布局。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这种基于事故地理风险与最大覆盖的布局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事故应急的快速反应需求。考虑到应急救援基地布局成本与应急资源利用效果的最大化,有必要对海上应急救援基地的选址布局进行优化。本文在公路交通研究领域的集合覆盖原理基础上,尝试通过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点之间的双层覆盖标准解决海上应急救援基地的优化布局问题。 论文首先概述了海上应急救援基地的基本概念和布局原则,针对海上交通运输的特殊性,分析了海上事故的突发性,紧迫性,高危害性等特征;指出海上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优化的关键问题是协调海域事故风险程度和应急救援力量布局的适应性,提升海上应急救援基地的成本效益和服务水平。 其次,运用地理网格化和事故风险度评价方法,对应急救援基地选址布局和海域事故风险分布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依据海域事故风险评价等级确定应急点和以沿海港口作为应急救援基地候选点的方法;并结合海上应急救援的时间要求和应急救助船舶的航行速度,确定了基于应急救援覆盖半径的海上应急救援基地选址模型优化原则。 进而,采用集合覆盖原理构建应急救援基地选址优化模型,针对该模型中应急点风险等级与应急救援力量适应性不够的缺点,构建了基于双层覆盖标准的应急救援基地选址模型,根据应急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级别应急救援基地的双层覆盖标准,在满足海域应急点被全部覆盖的基础上,提高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与应急点事故风险分布的适应性。 最后,以渤海海域为例,对已构建的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优化模型进行算例分析。 论文构建的双层覆盖标准的海上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优化模型,针对海域事故应急点的风险差异性和应急救援基地等级差异性,优化了海上应急救援基地的布局方案,提升了海上应急系统应急力量布局与海域事故风险分布的适应性,提高了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提升海上应急救援基地成本效益和服务水平的布局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