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产量也随之增加,同时所带来的大量秸秆如何处理也成为日益关注的重点。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玉米秸秆处理还田及土壤耕种方式也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目前玉米种植主要采用秸秆焚烧+深松耕种模式。该模式虽然方便秋整地,降低种植成本,但秸秆焚烧造成了资源浪费,且带来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同时,在传统耕种模式过程下,过量的化肥使用,导致土壤板结,肥力降低,产量下降等多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研究适合建设农场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农场未来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建设农场现有作物种植模式和农机装备条件,以秸秆处理和耕作方式为因素,以秸秆还田量为水平,采用裂区田间试验方案,对比秸秆焚烧+深松耕种模式(FS)、100%秸秆粉碎+深松还田耕种模式(HS100)、50%秸秆粉碎+深松还田耕种模式(HS50)、30%秸秆粉碎+深松还田耕种模式(HS30)和100%秸秆粉碎+深翻耕种模式(HF)等五种耕种模式,探究不同的耕作方式对播前土壤温湿度变化、土壤肥力以及下季作物产量、成本和种植收益的影响关系,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的各项特性以及作物产量和种植收益的对比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耕种模式对播前土壤温度变化影响显著。其中50%秸秆粉碎+深松还田模式(HS50)与30%秸秆粉碎+深松还田耕种模式(HS30)土壤温度提升效果显著。(2)不同耕种模式对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土壤肥力指标有影响,提升效果存在差异。其中100%秸秆粉碎+深松耕种模式(HS100)、50%秸秆粉碎+深松耕种模式(HS50)和100%秸秆粉碎+深翻耕种模式(HF)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显著;100%秸秆粉碎+深翻耕种模式(HF)和100%秸秆粉碎+深松耕种模式(HS100)对碱解氮含量提升显著。(3)不同耕种模式对作物种植的产量和最终收益有影响,其中50%秸秆粉碎+深松耕种模式(HS50)的种植收益提升空间最大。综上,采用50%秸秆粉碎+深松耕种模式(HS50)在对土壤温湿度、土壤肥力、产量等综合效益上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研究结果为建设农场及周边地区在玉米种植模式改变,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民收益的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