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的本土化研究——以“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为例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摇滚乐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是亚文化全球化的产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诞生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随着亚文化全球化现象的日益显著,其本土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虽然这与摇滚乐自身的反主导文化主题等因素有关,但争夺摇滚乐亚文化话语权、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是中国摇滚乐本土化最主要的原因。为了对抗占据摇滚乐亚文化中心地位的西方摇滚乐,中国摇滚乐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中吸取营养、以塑造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的摇滚乐迷将具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民俗文化符号的摇滚乐称为“‘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作品的本土化程度参差不齐,本土化程度越深的作品越能够得到国内外摇滚乐界的关注和赞赏,在国内乃至全球的摇滚乐亚文化族群中的地位也就越高,有的甚至还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同、在主流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另一方面,本土化程度越深,摇滚乐作品的美学风格就越靠近传统审美趣味、远离先锋美学精神,导致其“尖锐的反叛性”受到损害,亚文化特质也随之流失,因此,本土化对摇滚乐的影响是两面的、矛盾的。 本文在借鉴传统的亚文化研究和“后亚文化研究”的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在亚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的本土化表征、本土化的原因以及本土化的后果。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从音乐、文本、视图三个角度概括列举了中国摇滚乐的传统化和民俗化的本土化表征;第二章追问摇滚乐本土化的产生原因,在关于身份认同、亚文化全球化和亚文化风格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亚文化身份认同”的概念,认为中国摇滚乐的亚文化身份认同诉求是它本土化的重要驱力;第三章通过考察具体现象、借用相关的先锋美学理论,论证了本土化给摇滚乐亚文化带来的双重影响:“增势”和“蚀本”。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国先锋派小说“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文本层次的多元解读。一方面,“先锋”的艺术。针对评论界普遍忽视的中国“先锋派”的文本“内容”,以“拼图”、“推理+
本雅明的悲剧观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悲剧观:   首先,悲剧观形成的思想基石。本雅明的悲剧观以经验论为方法论,是为了回到本雅
跳丧歌舞是土家人祭祀亡灵、安慰生者的一种丧事仪典,也是土家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把原始的巫术观念、祭祀仪式及歌、舞、乐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独特艺
赛珍珠是为数不多的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她的中国背景更是她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生于美国而成长于中国的她具有显著的双重文化身份,这种双重文化身份既给了她巨大的
叶灵凤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较独特的作家。从其开始创作到抗战爆发仅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追随创造社、左联、新感觉派,创作了浪漫抒情小说、“革命加恋爱”小说和都市现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