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柱”浅议——对中国传统木构体系结构分类法的疑问与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789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柱”或称“减柱造”,是现存的中国建筑历史学术体系中被广泛认为的一种传统木构架的设计与建造方法。然而,其定义并不是十分确定,没有能够清晰的阐释构架的本质特征。其中涉及到对传统木构架体系以“抬梁”与“穿斗”来分类的基本问题。  论文首先对“减柱”进行理论层面上的辨析,从结构层面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同时对其中涉及到的“抬梁”与“穿斗”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明晰现行分类方法中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穿斗式”为中国传统木构的基础。  在理论辨析的基础上,笔者选取了“穿斗式”构架的典型案例——侗族木构为原型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基本结构框架体”,对其“减柱”变体以及节点类型与变化进行深入的讨论与分析。  论文最后将理论辨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以期对中国传统木构的结构分类法做出新的认识,并尝试对隐藏在其后的关于中国传统木构的诠释问题做出评析。
其他文献
南京老城是南京的核心,具有2500多年的城建史,其城市形态不仅体现了山水格局与礼制等级思想的相互结合,也是城建史上不规则形城市的典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南京老城也面临着
当代建筑中,悬挑无疑是最为热门的建筑语言之一。而笔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这种建筑语言的结构本源与建造基础上形成对它的重新认识。  将悬挑最为一种建筑语言的研究
中东铁路修建于19世纪末叶,它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穿越中国东北境内的一条跨国铁路。随着这条铁路在中国的修建,运输、金融、文化等各种产业在铁路附属地应运而生,随之产生了
论文以秦汉之后中国封建礼会大一统文化背景下的一个典型地方县级城市个案--慈溪为研究对象,全面揭示慈溪城市发生、发展的历史依据。着眼于城市形态范畴,以城市起源与发展为基
本研究以南京大学申报的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城市化过程中绿地系统演变过程、机制及模型研究”为支撑,利用日本ALOS卫星遥感图像,对南京市主城区绿地系统的布局和结构进行调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交通网络成为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硬件平台。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规划》,我国高速铁路将形成“四纵、四横、三大城际”的
当今对表皮的处理手法决不是对过去的重复,而是充满了时代性。新的设计手法、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建筑表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表现力。而表皮的图像化与技术化趋势也
建筑垂直绿化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绿化技术,还是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在国外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内,建筑垂直绿化才刚刚起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存在差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的特征,必须依赖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与人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空间。它又是动态的,必须有人的参与才能够得到延续。所以任何
传统的计算机建模方式多是自上而下的建立模型,多主体模拟(Multi-Agent Simulation)的建模方法适合研究各种自下而上、自组织机制起主导作用的复杂系统。居住区规划设计问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