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视角下科普微博的媒介呈现与传播效果研究 ——以科普中国和果壳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c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显示,符合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比例仅为8.47%,由此可见科学传播的必要性。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体系和模式开始发生嬗变,但政府依然是科学传播的主导者,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与此同时,以果壳为代表的民间科普组织也进入发展的高潮阶段。本文选取政府科普微博代表科普中国和民间科普微博代表果壳,通过对两者微博的媒介呈现和传播效果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影响两者科学传播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究一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等相关背景材料,并确定研究方法主要为内容分析法。依据研究内容将类目建构为科学内容报道呈现形式、科学内容可信度以及受众互动情况三大板块,其中科学内容报道呈现形式包括科学主题、微博来源、微博类型、标题句式、标题修辞、报道语气和报道态度七个变量。科学内容可信度板块包括消息来源社群、报道引述资料来源以及意见呈现三个变量。微博的转发量、评论量和点赞量三个指标用于测量受众互动情况。第二部分为科普中国和果壳的媒介呈现内容分析。主要对微博科学报道内容的呈现形式这一板块的数据分析,发现科普中国与果壳两者在媒介呈现中的差异。第三部分为科普中国和果壳的传播效果内容分析。主要对科学内容可信度和受众互动情况两大板块内容进行传播效果的数据分析,发现两者的科学传播效果异同,并用单因素ANOVA分析影响受众互动的因素,为接下来的科学传播效果分析做铺垫。第四部分为科普中国和果壳的媒介呈现特点分析。依据第二部分的数据分析结果,再结合文本分析法,对科普中国和果壳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科学主题呈现、科学内容表现形式呈现以及受众互动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第五部分为影响科普中国和果壳传播效果的因素。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再结合文本分析法,发现两者在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之间的呈现些许差异性,在受众分析方面,结合受众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建议。通过分析影响科普中国和果壳媒介呈现和传播效果的因素,分别为科普中国和果壳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艺术与人类身份的深厚联系始终体现在艺术史中,身份议题是当代艺术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主题之一。当代语境下的身份有着较之前相比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其在关于身份的内涵上有着越来越多的哲学意义与思考。本文将首先从艺术史的角度梳理身份议题,分析何为“身份”,探讨身份主题的初期表现,理清身份的概念,并从不同语境下认识摄影中身份主题的发展与变化。在传统语境与当代语境中分析研究身份议题是如何进行建构及转化的。
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共享经济逐渐深入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也开始融入共享经济,比如博鸟绘本、贝享阅读等。作为儿童产业共享经济的试水点,各大企业面临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流慢、企业融资困难等发展瓶颈,选择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改变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营销模式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形成了一个消费共同体市场与销售共同体市场,提升市场营销效率。研究以A公司为个案,采用通过
侦查逻辑作为指导侦查实践的重要理论,其体系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随着侦查推断方法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频繁运用,对侦查推断的独立性研究迫在眉睫。只有对侦查推断的概念、思维形式及运行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才能不断完善侦查逻辑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侦查实践工作。本文在引言中阐述了侦查推断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已被广泛接受,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介绍了当前存在三种研究侦查推断的思路,明确对侦查推断的研究既是对侦
本文基于公共艺术文化的视角,研究了延安地区红色文化旧址中雕塑的应用,首先对红色文化旧址进行分类定位,确定哪些旧址为红色文化旧址并进行归类筛选,选出几个较为典型的红色文化旧址作为主要参考案例,其次以公共艺术文化结合红色文化的视角切入进行深入的研究。红色文化旧址存在的意义是纪念我国悠久历史的发展,并传递优秀红色文化的内在人文精神,所以在保护红色文化旧址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载体来加强国人的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凸显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精神标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突出优势。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受到来自国内外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且在自身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和教育实效性不足等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如何为思想政治教育寻找源源不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逐步走入大众的生活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技术涉足领域范围极广,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然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出现也给现行著作权法带来了一定冲击,当前我国学界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属性、法律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明确回应。面对新挑战,规避问题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相关问题,以便给予人工智能生成物最
中国写意人物画是区别于工整细腻的特殊存在方式,重神韵和笔墨的情趣,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与情感的表达,其概括、归纳以及简练多变的表现与装饰性的形式语言存在一定的联系,装饰性相较于其他表现手法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实践性。装饰性形式语言为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创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下写意人物画立足传统,融贯东西,汲取精华,不论在绘画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还是在材料的运用、新技法的探索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