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己有研究表明,铁沉积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特征,在许多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肝脏的结构,功能和肝细胞的特异性分化导致了现在对肝脏铁元素分布的不准确认识,然而精确测定肝铁含量对于诊断和靶向治疗肝脏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到目前为止,对于不同肝脏区域的铁沉积特征知之甚少,特别是在铁代谢异常的情况下。在本文中,我们使用野生型(Wt)小鼠和各种铁代谢异常的模型小鼠中(包括血色病(Hfe-/-),缺铁性贫血和炎症性贫血)探究了肝脏中铁元素的分布规律。首先,我们通过对比发现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患者肝脏中铁元素呈现不均匀分布,在肝门静脉和肝动脉入口处附近的区域具有最高的铁浓度;而铁浓度最低的区域则出现在靠近肝脏远端的边缘。之后,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患者肝脏中铁元素分布规律在在野生型小鼠和各种铁代谢异常的小鼠模型中(包括血色病(Hfe-/-),缺铁性贫血和炎症性贫血)中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发现了肝脏中铁元素呈现不均匀分布,在肝脏中心区域具有最高的铁浓度;而铁浓度最低的区域则出现在肝脏远端的边缘。而且,铁积累较多的肝脏区域似乎对铁变化更加敏感。机制研究表明,肝脏各个区域铁元素的差异分布主要受到Hepcidin-Ferroportin轴的调节。肝脏铁负荷区域的肝细胞受到自身铁水平上升的刺激,hepcidin表达增加,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机制进入血液,负向调节肝脏普遍表达的铁运输蛋白,从而影响该区域的铁稳态。此外,我们还通过分析表明核磁共振成像(MRI)测定的T2*值与LIC测量值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证实了磁共振成像(MRI)在测量肝脏不同区域差异性铁沉积的可靠性。因此,该研究将开辟一条寻找铁代谢肝脏疾病精确评估的新途径。从而为临床工作中无创评估肝铁浓度的影像学检查提供研究基础,以期为临床制定去铁治疗的方案,判断去铁治疗的疗效,动态监测去铁治疗的全过程提供一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