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东亚两个最为重要的国家,清代中国与日本虽然没有建立起官方关系,没有在海洋时代全面参与世界范围的角逐,但它们在经济上却始终维持一定的贸易往来。虽说这种往来属于私人海外贸易范畴,但其贸易规模之宏大,持续时间之长久,影响之深远,参与范围之广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鸦片战争之前的中日贸易对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但这一颇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却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从整体上厘清这一问题,对于研究清代经济发展、中日关系及当时东亚贸易格局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断限为1644~1840年,即鸦片战争爆发前的整个清代。史学界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经济交往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论述,但仍存在不足。第一,原有的研究成果较为零散,难以就清代中日贸易问题给人们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笔者则将横向的中日贸易政策制度研究和纵向的中日贸易进程演变研究结合起来,动态地呈现清代中日贸易的总体面貌。第二,以往的研究过分集中于康雍时期,对乾隆以后尤其是嘉庆、道光时期的中日贸易研究较少,笔者将研究的下限延续到1840年,对从顺治入关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日贸易的演变轨迹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述,厘清清前期中日贸易的整体脉络。第三,以往研究对日本贸易政策的论述略显粗糙,尤其是对政策的具体执行领域涉猎较少,本文将对此做深入探讨。第四,在以往清代中日贸易研究过程中,书籍通常是以贸易附带品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清代中日之间的书籍贸易不仅贸易程序特殊,利润率高,而且对中日双方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本文对清代中日之间书籍贸易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五,以往研究成果在谈及中日贸易对日本的影响时,多从由经济交往带动的思想文化交流入手,对于最为直接的经济方面的影响却论述甚少。笔者则要对中日贸易对当时日本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加以全面论述。第六,鸦片战争前的清前期日本官方对进入长崎港贸易的中国商人是如何管理的,这些中国商人在滞留日本时期生活情况又是如何?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学者多是在论述中日贸易的文章中只言片语地提及,缺乏深入细致地探讨。笔者在广泛搜集中日双方,尤其是日方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梳理。总之,笔者将从贸易背景、贸易政策、贸易参与者、贸易品及利润率、贸易影响五方面对鸦片战争之前的清代中日贸易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第一部分介绍清代中日贸易的背景。首先,当时国内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为中日贸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其次,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有效地降低了远涉重洋的风险,为中日贸易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第三,幕府锁国政策造成的日本贸易渠道单一化则客观上加大了中日双方对彼此的贸易诉求。第二部分介绍清廷对日贸易政策的制订和调整。清廷入主中原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顺治帝随即开始调整对日贸易政策,一改明中后期以来对日本的排斥和对抗,换之以怀柔政策;在两国朝贡贸易未能建立的情况下,特许中日私人贸易的存在。康熙帝收复台湾以后,大开洋禁,私人出海贸易得到国家的许可,中日贸易随之获得飞速发展。雍正皇帝为解决中日贸易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继承以往政策的基础上创立了商总制度。乾隆以后,由于中日贸易在整个国家经济生活中的比重日渐降低,清廷的对日贸易政策基本趋于稳定,没有再出现大的政策变化。第三部分主要对日方对华贸易政策进行论述。日方的贸易政策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指的是日本政府制订的总体的贸易政策,它先后经历了丝割符制度、相对商卖法、市法制度、“贞享令”、“长崎贸易改正令”、“正德新令”六次调整,总体上呈现出一个由松至紧,由宽渐严的演变过程。微观方面是指贸易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主要包括贸易的具体程序、贸易税的征收与分配、官吏的委派、力役的雇佣、入港商人的管理五方面内容,是宏观贸易政策在具体执行层面的细则。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日方对华贸易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其在制订和执行贸易政策时经济利益至上的指导原则更是值得清政府学习。第四部分是对中日贸易参与者的考察。由于清代我国各地对日贸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故笔者采取区域划分的方法分别进行研究。广东地区自明末以来便是中日贸易的主要区域。入清以后,它已经失去原有的优势地位并走向衰落,但仍不失为对日贸易的重镇之一。福建地区在郑氏海商集团势力的佑护下,趁其它省份受困于清廷的海禁政策,于清初占据了对日贸易的核心地位。江浙地区则是凭借其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优势的地理位置和清廷的政策扶持,在康熙开海后一枝独秀,迅速取代福建成为新的对日贸易中心区域。另外,除了上述三个对日贸易的主要区域外,当时全国至少还有十二个省份都参与到了对日贸易过程中,中日贸易辐射面积之广可见一斑。第五部分对清代中日贸易的主要贸易品及其利润率进行介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输日的物品,主要包括生丝、糖类、书籍、中药、瓷器、动植物等。另一类是日本输华的物品,以铜和海产品为主,兼有工艺品、兵器等少量其它物品。清代中日贸易属于私人海外贸易范畴,追逐利润是海商们从事贸易的唯一目标,但由于中日贸易过程中涉及到的贸易品种类繁多,难以对其利润率进行一一考证,尤其是一些贸易量较小的物品,因史料缺乏,难以计量分析。故笔者只对中日贸易中的大宗物品的利润率进行了准确的数据统计,从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明确一点,中日贸易过程中各类大宗物品除铜以外利润率都相当高。第六部分主要对中日贸易的影响进行阐述。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首先,蓬勃发展的对日贸易拉动了我国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其次,它推进了我国的市场一体化进程。第三,大量输入的日铜对我国的货币市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第四,日本的文学作品及歌舞绘画等艺术形式进入我国,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二是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首先,大量中国物品的输入丰富了日本的商品市场。其次,中日贸易推进了生丝、海产品等与日本进出口替代密切相关的行业的发展。第三,经济交往的加强带动了思想文化交流的强化,在汉籍东传的过程中实现了儒学的东渐,大量僧侣的东渡又推动了日本佛教的发展。第四,在东渡日本的众多商人、僧侣中,有许多在日本居住数十年,甚至加入日籍成为“住宅唐人”,他们将中国的风俗习惯带到日本,并逐渐融入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一直保持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