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乃透过整理与分析《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的组方中,药物四气五味配伍规律,以期丰富《伤寒论》组方原则下的用药情况,以冀更有效地指导临床使用。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乃基于四气五味理论去分析、探讨治疗水湿痰饮病所用方剂四气五味配伍的用量比例,并由此思路作前题,对《伤寒论》中治水湿痰饮病的方剂尝试进行再思考,再加以比较、分析治疗相似病机的类方之间的四气五味差异。结论本文透过对《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的四气五味配伍用量,作出整理、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药物配伍规律,一方面依据于四气五味的药物理论,另一方面又依据治法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四气五味配伍用量比例变化。全文主要分三个部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为综述部分。介绍水湿痰饮病在《内经》与《伤寒论》里的相关内容,从而引申出《伤寒论》的的概念,及其相关治法、遣方用药特色,还有介绍四气五味等相关内容在《神农本草经》、《内经》与《伤寒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申出,《伤寒论》的用药组方之法源于上述二书,以作为后面论述的基础理论背景。第二部分是有关《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剂配伍分析的正文论述。此部分内容通过对《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剂的药物四气五味配伍用量比例,与其自身所针对的病机、病位、治法的关系整理,并对相关条文、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药物四气五味配伍用量比例差异的原因及其规律,并从药物四气五味理论的角度分析相关类方之差异,最后透过对后世医家有关《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剂的加减运用的比较、分析,以期丰富《伤寒论》组方原则下的用药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从病因病机探讨部分,把《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剂以肺卫表郁、邪结成实、水停于里、阴寒偏盛或阳虚阴盛、中焦升降失利致痞、少阳枢机不利、湿热郁遏发黄等七个方面作出分类,再以其中四气五味的用量配伍比例主次作出归类,并对其病机与药物用量配伍比例作出分析。从治法探讨部分,主要是透过《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剂的药物四气五味用量比例及其相关病机,分别归入宣肺法或汗法、攻下法、利水法、温法、中焦辛开苦降解痞法、和解少阳法、清泄湿热法等七个治法之中,并分析各治法与方剂中药物的四气五味用量比例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相关的规律,如宣肺法或汗法者,多以阳味为主,辛味为主;下法者,多以阴味为主,苦寒为主等。从类方探讨部分,主要分析、比较个别类方之间的四气五味用量配伍比例差异与病机或治法之间的关系,包括桂枝附子汤类方、麻黄类方、四逆汤类方、真武汤类方、苓桂剂类方、理中丸类方、泻心汤类方、柴胡汤类方等八倨方面,这些类方虽或在用药种类上、或所针对治疗病机相类似,但因个别所治疗的病机中寒热偏性、郁闭程度、病位深浅等不同,故其中的药物用量配伍比例有所差异。后世医家发挥与比较部分,主要选取后世部份医家或其著作,或医案等相关内容,并透过整理、比较、分析其中的选用方药,以期丰富《伤寒论》组方原则下的用药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以治疗水湿痰饮病,但由于《伤寒论》所载方剂药物用量多较后世为大,故在比较不同时代的方剂时,只采取各自方剂药物用量的比例作出比较,而不作用量多少的个别探讨,其中,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温病学家如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等有部分方剂的配伍基础源自《伤寒论》,此又为一证明温病学在某程度上,乃依据《伤寒论》相关内容而作出发展。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作出简要总结,表达思想,对本文所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及探讨其可持续性研究。另外,在附录部分,分别列出了《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五味总结列表、《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剂的四气总结列表及《神农本草经》所载《伤寒论》治水湿痰饮病方剂的药物四气五味及功效列表,作为本文所研究《伤寒论》方剂的药物四气五味用量配伍的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