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1井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桂中盆地油气生成潜力初探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目前我国的石油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尽管我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石油生产大国,但是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并且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不均匀,勘探难度也在逐渐增大,怎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是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油气化探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率高等优点。近些年来由于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改进,满足了油气勘探的需要,并提高了找油气效果。井中油气化探作为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由于该技术能捕获到微量油气成藏和运移的信息,并且能较好地反映生储盖特征,可以作为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同时井中油气化探也为解决油气勘探生产与科研中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因此它在新井预测和老井复查中已逐渐被石油地质工作者接受并开始应用。 本文是在大港油田在桂中探区开展普查勘探的基础上,通过对桂中1井做井中垂向化探分析,并与其他地区的化探成果进行对比后,评价桂中坳陷的生油气能力、主要的生储盖组合以及油气运移的主要途径和演化历史。同时,通过对两条长剖面的各类油气化探指标(包括烃类、△C、荧光、热释汞、电导率等)异常在剖面上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结合区内构造类型与分布规律分析,指出该坳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并圈定油气富集的主要有利靶区。 本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桂中1井的评价结果表明,用酸解烃(SC1-SC4)、热释烃(RC1-RC4)、二维荧光(FL327、FL399FL327/FL399)、后生碳酸岩(△C)和热释汞(Hg)等作为评价指标对石油预探井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2.本文所采用的评价指标指示意义不尽相同,但是具有互补性。表现在酸解烃主要指示油气的富集层段,热释烃指示的是生油岩的分布层位,△C指示油气运移的历史意义和富集区段,二维荧光主要指示生油岩层段及其成熟度,热释汞即对生油岩有指示作用在富集层也有指示意义。 3.评价结果表明桂中盆地可能存在两套生油层,其中3730-4075m层段的中泥盆统应堂组是区内最主要的生油岩。而1535-1740m区段的石炭系中下部和上泥盆统融县组中上部则是区内油气富集的最主要储层。 4.研究表明,桂中1井上部石炭系化探异常由煤成气引起,中、深部泥盆系化探异常具有凝析油伴生气和轻质油裂解气的特征。 5.通过各类评价指标评价后发现,桂中盆地曾有大量生烃的阶段,具有成藏潜力。 6.通过长剖面研究发现桂中盆地存在多个油气富集有利靶区。
其他文献
试验和仿真是汽车碰撞安全研究中两种重要的方法,汽车碰撞假人及其有限元模型在以上方法中必不可少。目前,假人的开发制造被国外垄断,我国缺乏针对假人的基础研究,自主开发假
既有建筑物的地基检测已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传统的地基检测方法大都需要在建筑物地基下开挖、取样。地震面波检测和探地雷达检测则是结合地球物理手段对既
渤中凹陷北坡为一断裂陡坡带,是指石臼坨凸起南部边界断裂下降盘及邻近围区。该区带是石臼坨凸起亿吨级大油田油气运移的必经之路,成藏位置十分有利。但陡坡带勘探也面临构造
本论文主要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观点、石油地质学理论、沉积学原理与方法、储层地质学原理、测井学方法为指导,以“层序”为基础、“储层”为主线,充分利用岩心、钻井、测井
随着地球物理电磁正演理论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三维瞬变电磁正演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瞬变电磁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固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
由于金属薄壁结构良好的吸能特性、显著的轻量化效应及较低的制造成本,其作为缓冲能量吸收装置被广泛地运用于汽车及飞机的前端结构,以达到保护乘客的目的。广大学者已经对圆
本文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延安重塑黄土的压缩、流变、渗透等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运用土力学的原理对延安黄土填方地基的最终沉降、沉降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在恶劣环境下受到振动作用而发生故障,其故障约占发动机结构故障的三分之一。采用带冠叶片进行减振机理研究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和工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