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是近年来出现在我国的一种新发传染病病原,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具有传播迅速,宿主范围广泛,跨种间传播等特点。TMUV是目前已知唯一对鸭致病的黄病毒,感染成鸭后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引发产蛋量的急剧下降,是威胁我国养鸭业的重要病原。宿主免疫细胞是黄病毒属病毒的重要靶细胞,两者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病原,对TMUV与宿主免疫细胞间的互作却鲜有报道。为探索TMUV感染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利用细胞差数分选法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法纯化富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并检测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TMUV对PBMC各亚群细胞的感染情况,发现TMUV对PBMC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MPS)具有显著的偏嗜性。本研究进一步利用单核巨噬细胞体内清除剂Clodronate lipsomes清除SPF鸡/鸭MPS,发现清除MPS能够显著降低无特定病原体的(Specific-pathogen-free,SPF)鸡/鸭卵巢和脾中的TMUV载量,同时降低了咽、肛拭子中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并缓解卵巢的病理损伤,表明MPS对TMUV的增殖、传播以及致病性都具有重要影响。MPS主要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非特异性吞噬能力,是机体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探究TMUV感染MPS后逃逸宿主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本研究以鸡巨噬细胞系HD11感染TMUV为研究模型,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e,RNA-seq)技术分析发现感染后细胞转录谱中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主要富集在Ⅰ型干扰素(IFN-Ⅰ)相关信号通路,下调的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通路。实验发现,TMUV感染后显著提高IFN-β的转录水平却不影响其蛋白表达,后续研究证明病毒感染能够抑制IFN-β翻译延伸并促进其降解,却不影响其蛋白质翻译起始和释放过程。另外,实验发现TMUV感染后能够激活部分禽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暗示宿主可利用IFN-β非依赖途径激活某些ISGs。与此同时,实验发现,TMUV感染不仅不刺激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而且还会抑制感染细胞对ROS激活剂PMA的反应性,并发现ROS能够有效抑制TMUV的增殖,提示TMUV感染会影响宿主细胞的氧化还原稳态。RNA-seq数据分析结合分子细胞生物学验证进一步发现,TMUV通过正反两个方向共同作用抑制感染细胞的呼吸爆发反应:一方面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基因表达来抑制ROS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转录因子Nrf2进入细胞核激活其介导的抗氧化基因,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表达促进过氧化物的清除。此外,本研究还发现,TMUV感染HD11后能够显著提高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在细胞内的增殖,提示TMUV感染宿主巨噬细胞可能对现地不同病原混合感染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鉴定MPS是TMUV感染的重要靶细胞,并初步阐明了TMUV感染后广泛抑制MPS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TMUV感染与免疫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