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势群体”,一个在公众视野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的词语。“弱视”是相对于“强势”而言的,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近年来,农民工讨薪、高房价、看病难、失学儿童、城市低保、妇女儿童权利等一系列涉及弱势群体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亟需得到解决,而最应该受到关注的是弱势群体的诉求该如何去表达。政府信访系统的有待完善,让大部分弱势群体选择放弃这个表达机会。大众媒介(传统媒介)作为社会公器和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有义务有责任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表达的机会,应是弱势群体寻求救助时“发声”的第一选择。但是在陈旧新闻观念和利益的驱动下,往往选择停留在事件表面,甚至在弱势群体主动诉求的时候仍然选择了“不发声”。此时作为新媒体出现的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特性成为了弱势群体诉求的主要阵地。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选择在网络中表达诉求,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中回应这些诉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依靠网络成功表达诉求,解决诉求问题。然而在这一表达过程中网络的两面性也使得弱势群体在网络中的诉求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诉求表达的效果。为了保障网络表达的通畅,为了使弱势群体在网络中的表达更加规范合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回应,令网络表达确实成为弱势群体可以依靠的表达通道,就需要根据问题提出应对建议,进行深刻反思。弱势群体问题得到关注,妥善解决,不仅疏通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助于我国社会大环境的稳定和发展,而且是社会公平公正,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体现,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本课题主要根据传播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分析弱势群体诉求的网络化表达过程。论文第一章介绍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分析,表明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第二章从弱势群体自身需要、传统媒体诉求的不尽人意和网络诉求的优势三方面来分析弱势群体进行网络诉求的动因;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弱势群体在网络诉求表达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表达形式和渠道;第四章阐述了弱势群体在网络诉求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第五章主要从传播学的五大传播要素入手分析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进行反思,完善弱势群体的网络诉求表达机制;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和对弱势群体诉求表达问题的一个展望。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传播活动中的五大传播要素入手,分析弱势群体在网络中诉求表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使得弱势群体诉求的网络化表达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对弱势群体网络诉求的整个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