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教育、学校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为此,辅导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和工作效能的高低需要得到广泛关注及深入研究分析。辅导员职业当中面临的职业发展规划问题、辅导员素质问题和职业倦怠等问题,是本研究开展的现实原因。本研究通过对实际状况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学界研究的成果以及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来说明辅导员共情能力和工作效能的重要性,并对两者的相关性做出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共情能力与工作效能有正相关的作用,能够通过共情能力的培养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能。首先,本研究通过对共情理论的研究和分析,从含义、内容、发生机制、影响因素、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入手,对共情理论做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着重对共情能力的测量方式、维度以及辅导员共情能力测量问卷的修订、编制开展研究分析,通过“情感”、“认知”、“行为"和“想象力”四个维度来编制共情能力测量量表,经过对测量问卷的修订、信度和效度检验、发放、收集以及对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得出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辅导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具体共情能力的研究结果。其次,通过对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含义、内容、重要性、评价维度、评价方式、影响因素和改善途经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着重分析辅导员工作效能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方式,并通过对辅导员工作效能评价结果的收集,得出相应的工作效能评价得分。再次,将共情能力调查结果和工作效能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了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和工作效能存在正相关的结果。最后,通过在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状况提出辅导员共情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共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工作效能的提高,进而提高高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的效能。本研究通过初步的实证调查,获得了相关的调查结果,同时也初步完成了辅导员共情理论和工作效能理论的探索,有望能通过本研究优化辅导员的培养和推动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