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品富含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被称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奶业在我国是起步晚、基础薄弱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迅速发展,奶类总量和乳制品消费量持续增长,逐渐成为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行业,逐步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随着奶业的快速发展,其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为消费者、生产者、政府所重视。奶及奶制品的质量安全不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还关系到一国的出口竞争力,然而目前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现状令人堪忧,在国内市场上,因质量问题导致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案例屡见不鲜。一些调查发现影响奶类质量的关键是源头,在生产阶段出现一些质量的安全隐患,原因是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其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是小农户生产方式所决定。养殖户饲养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饲养技术落后等因素很不利于饲养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单靠加工企业等中间企业的努力肯定是没办法做到的,因此,把生产阶段的质量安全控制作为重点是必须的。本文通过前人的研究,理清了垂直协作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认识到,垂直协作形式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且前者对后者存在显著的影响。故此,本文通过对南京的实地调查,以奶牛养殖户使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作为一个切入点,分别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双栏”选择模型对不同垂直协作下奶农的质量控制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垂直协作对奶农的使用药物添加剂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影响因素也不同。总体来说,奶农使用药物添加剂的行为主要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人数等几个因素的影响。并且,在比较参与紧密协作方式和参与松散协作方式后,结果显示,前者使用药物添加剂的行为影响因素明显多于后者,并且对于药物添加剂的数量需求也明显小于后者。最后基于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