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分析著名儿童文学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探索儿童文学的翻译如何实现功能对等。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另一角度提供了一个翻译批评的标准。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就要找到与原文最自然且最贴近的对等语,而不是拘泥于单纯的形式对等。换句话说,译文的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等值。作为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儿童文学具有文学的一般特征,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但它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门类,本身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本身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特点。它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有益于不同年龄少年儿童的智力、兴趣和爱好。《汤姆·索耶历险记》是美国文豪马克·吐温的第一部小说,在儿童文学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为全世界的少年儿童,甚至成人所喜爱。本文以功能对等为理论基础,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从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汤姆·索耶历险记》的三个中译本是否都实现了功能对等?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2)译者应如何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实现儿童文学翻译的功能对等? 通过对译文与原文,译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本研究有如下主要发现: 一、三个中文译本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功能对等,但程度区别比较明显,人民文学出版社成译的对等程度最低,译林出版社朱译的对等程度最高。经比较分析发现,译文功能对等程度过低的原因,除了对原著理解不透彻,仅仅满足于形式对等的翻译外,还在于译者还未能完全把握儿童的心理,在词语使用上过于成人化,没有注意“儿童情趣”的保留,导致在意义、风格两方面“动态失衡”。 二、儿童文学的译者应当注意儿童文学特殊的文体,具有敏感的文体意识,并对儿童语言有敏锐的感知力。 三、儿童文学的译者还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实现译作与原作的功能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