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象春(1578-1632)出身于明中期以来山左地区著名的世家大族——新城王氏。他是新城王氏家族第六代成员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人,也是明后期山左诗坛的巨擘。凭借突出的诗歌创作成就和“重开诗世界,一洗俗肝肠”的诗歌革新理论,王象春不仅对晚明山左诗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新城王氏家族第七代王与玫,第八代王士禛、徐夜等人的影响也十分突出。尤其是王士禛被的神韵诗学理论的形成,就受到了王象春的影响。关于王象春的著作,现存有诗集《问山亭诗》、《齐音》(又名《济南百咏》)等,共存诗1200多首。另有诗评类作品《李杜诗评》(包括《读李诗评》2卷、《读杜诗》1卷)等。王象春身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当时的中国,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王象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那个时代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地域与家族文化的双重熏陶,王象春不仅在其个性气质方面显示出了独特性,而且在文学创作与文学主张上也多有创新。这不仅奠定了他在新城王氏家族中的重要文学地位,也使他成为了明末山左文坛风气转变过程中的典型人物。有鉴于此,本文以王象春及其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发掘与王象春有关的史料,对其生平、交游、诗歌创作、文学主张、诗坛影响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在准确界定其在家族及明末山左乃至全国诗坛之地位的同时,为新城王氏与明朝山左文人的个案研究,作出了有益的补充。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关于王象春的家世、生平以及人格特征的分析。王象春生于山东桓台,古称新城,属于齐地。齐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放进取、兼收并蓄的鲜明特征,对王象春“天才排奡,目空一世”的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王象春从小深受家族文化的濡染。强调“道义”和“读书”二事的家训,对王象春的人生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仕途的坎坷就与他所受的不畏强权、弘扬正气的家族文化教育有关。而这种家族文化教育又使得他在明末党争中缺乏明哲保身的意识和手段,从而直接导致他仕途生活的偃蹇,并且在自身遭受阉党迫害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家族处于了一种危险的境地。总之,出生之地的文化传统与家风的熏陶,促成了王象春人格的形成,并影响到了他后来的仕途生活。第二章是关于王象春的交游研究。因受显赫的家庭出身、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身陷党争等因素的影响,王象春一生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物。总体来讲,王象春的交游不以人物职位的高低与身份的贵贱为依据,而是从乡谊之情、政治立场和文学爱好等方面出发,广泛地选择交游对象。这导致其交游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政治性,且以文学交游为主要形式。通过对王象春交游对象的分类概述,以及对其与钱谦益、钟惺、文翔凤、公鼒、李若讷等重要友人交游内容的重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王象春的个人爱好、日常行为、文学创作、人生抉择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友朋们的影响。而正是这种广泛而丰富的交游生活,提高了王象春的文学修养和政治知名度,也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并最终促使其闪烁在明末山左乃至全国诗坛之上。第三章为王象春的诗集《齐音》的专题研究。首先是关于《齐音》一书之版本情况的介绍与考订。其中重点介绍王士禛批点删选《齐音》之始末,并分析其批点删选之得失。其次是关于《齐音》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介绍与分析。其中,探讨王象春诗歌思想中强烈的地域意识,是本节的重要内容。最后是关于《齐音》与《广齐音》的比较。两部诗集的内容虽都是表现济南的风土人情,但因作者所处时代与生平经历不同,故两本诗集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上都存在差异。第四章是关于王象春的诗集《问山亭诗》的研究。首先是关于《问山亭诗》结集及版本情况的考述。其次是关于《问山亭诗》题材内容的论述。《问山亭诗》收诗千余首,笔锋所及,包罗万象,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可视为明代末期的诗史。最后是关于《问山亭诗》风格特色的分析。王象春的诗歌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且伴随着王象春人生经历和个人心态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诗歌呈现出的主体风格也有所不同。第五章是王象春《李杜诗评》研究。首先,从版本及内容特色等角度对《李杜诗评》进行详细介绍,以最大程度地呈现该作品之面貌;其次,通过比较王象春对于李白和杜甫诗歌的评点内容,探讨王象春的扬李抑杜倾向,并分析形成该倾向的原因;最后,结合王象春创作《李杜诗评》的相关背景,论述王象春评点李杜诗歌的价值和意义。第六章是王象春对于新城王氏家族文学的影响方面的研究。首先,结合王象春之父王之猷的诗歌创作成就,探讨了他对王象春诗歌创作的影响。其后重点分析了王象春对于家族文学的影响问题,这主要包括王象春对于王与玫、王士禛、徐夜三人的影响等方面。其中,王象春对于王士禛的影响,是本章的重点。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分析王士禛对于《问山亭诗》的批点入手,通过概述王士禛手批《问山亭诗》的基本情况,并研究王士禛的批点内容和批点特色,来探讨王士禛对于王象春诗学的接受问题,并最终得出了王士禛的神韵诗学理论的形成受到了王象春的影响这一结论。第七章探讨王象春的诗学创新及诗坛影响问题。王象春生活的晚明时期,文坛上充斥着摹古与师心两大文学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象春既未支持乡贤李攀龙等人的摹古行为,也未支持好友钱谦益、钟惺等人的反复古行动,而是冷静地分析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利弊得失,并在学习古人之精神的基础上另辟诗路,提出了“重开诗世界”的诗歌主张。这体现了他在诗学方面不囿于时习的创新精神。而凭借这种“自辟门庭”的诗歌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王象春不仅对新城王氏家族成员颇有影响,而且也改变了明末山左诗坛的风气,他由此也成为了明末山左诗坛独树一帜的文学巨擘。